质的飞跃: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字数:2613 2023-08-16 版名:新闻

(高新生摄影)
  
(贾敏杰摄影)
 
 (石玉成摄影)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习”不再局限为掌握具体的知识,而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35年3月1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第2卷第1期发表文章《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提出要在当时的中国进行普及教育。他指出,普及教育的内涵包括:(甲)整个民族现代化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乙)整个生活现代化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丙)整个寿命现代化不仅是四个月、一年、二年、四年之义务教育。教育最重要之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持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要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于是,陶行知提出“穷国必得用穷的办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的口号,创造性地设想“动员全国小学生做小先生,动员全国识字成人做传递先生,动员全国知识分子辅导、普及、推进现代生活”……由此延展出的乡村教育实验影响深远。
  截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5.5亿人,文盲率高达80%,而广大农村文盲率又高达95%。这与新中国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极不适应。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争取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仅上世纪50年代的十年内就掀起了三次扫盲高潮。扫盲运动呈现出范围广、程度深、方法多的特点。不局限于汉族群众,还辐射到少数民族地区;不仅仅是青壮年,还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扫盲内容包括扫识字盲、扫文化盲、扫科学盲。在此过程中,业余学校、识字班、快速识字法纷纷涌现……
  与此同时,国家致力于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普及教育。毛泽东主席提出“一切民主派都应致力于发展民族文化教育”,推动全国普遍教育的发展。根据此理念,中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义务教育,并确定了全国的文化知识教育大纲。这个教育大纲将知识分为识字和基础汉字两个部分,并指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对中国人民解放是十分必要的。普及教育的理念也表现在教育资源的统一规划。这一时期,国家对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质和人力资源,使得高等教育的生源和教师配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由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快速普及。
  改革开放后,在社会巨大学习需求和政府积极发展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成人教育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不同学历层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脱产学习与业余学习相结合的成人教育体系,在满足成人的教育需求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到1992年,我国成人小学、成人初中和成人高中的毕业生分别为将近1.2亿、1300万、368万。1984年到1992年,成人中专的在校生从82.7万人增加到174.4万人。1980年到1992年,成人高校在校生从近50万人增加到近148万人。1984年到199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毕业生从1478人增加到近13万人。这个阶段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为后来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教育进入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伴随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我国原有的成人教育体系逐步向终身教育体系转型。
  从1993年到2009年,是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转型、终身教育政策、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等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原有以成人学历补偿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系逐渐向满足人们多样化继续教育需求的终身学习体系转型。这个阶段,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策上明确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在实践层面体现在成人非学历教育特别是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的迅速发展壮大,以及在形成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教育新体制的改革探索方面,这些为此后全面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阶段。《纲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强调要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继续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发展为终身学习,“全民教育”转变为“全民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全民学习”新战略,完成了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的转变,加快了从教育到学习的转移。“全民学习”意味着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年不仅能上学,还能掌握他们拥有健康、有成效的生活并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面向全民学习”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将“学习”概念提到了一个比“教育”更加宽泛的层面,拓展了教育的时间观,也将教育延伸到了新的空间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政策法规日臻完善,组织机构不断健全,载体、形式和途径不断创新,学习和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学习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终身学习正日益成为人们的高度共识和行动目标,全民乐学好学蔚然成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从三个方面将全民终身学习事业引向深入。一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沟通衔接机制,实现多路径融通、多通道成才,保障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以打造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为着力点,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三是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为落脚点,以“互联网+”建立覆盖各类人群、方式灵活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缩减地域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大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