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史故事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四化”策略
字数:1594
2023-08-13
版名:知行
《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在思政课中加强党史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并明确加强党史教育能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这也明确了政治认同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党史故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感悟党的精神、体会党的伟大,以此达成“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实现政治认同的培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立足课堂,融合教材
——实施情境化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党史的主阵地,怎样在教学中融入党史故事、渗透价值理念,是需要每个教师深思的。政治认同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不能只靠教师的“说教”和“灌输”,更需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感悟。因此,教师要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以党史故事作为教学情境,实施情境化教学。
如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坚持改革开放》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展示中国共产党诞生至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讲述党史,感受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不易;播放《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两弹一星》等纪录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开发资源,融入本土
——形成主题化教学
用什么故事、选什么材料,关系到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教师在开发党史学习资源时,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把握教材内与教材外的关系;二是形成主题系列学习内容;三是融入本土红色资源;四是丰富学习路径。
如教师设计党史故事学习计划,以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重要城市、重要战争等为学习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学习活动。以家乡的党史资源作为乡土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红色记忆,讲好家乡的党史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搭建平台,融于活动
——加强体验化教学
加强初中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不能只依赖教材,而更应丰富学习的形式。在保证课堂主阵地的同时,还要以活动为路径持续推进,加强学生的体验、参与,让党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如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党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将活动主题分成若干个系列,组织学生以主题征文、微课制作和学生宣讲等形式呈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
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党史故事更加生动、具体、形象,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党史故事的理解,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对党的认同和拥护。
拓宽场域,融通策略
——探索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学习是目前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教师不能拘囿于讲台、教材,不能束缚于教室、学校,而更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拓宽学习场域。
党史项目化学习不仅可以依托乡土红色资源,也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进行长途研学。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党史故事我寻找”为主题的县内研学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走访王家谟烈士故居、贺威圣故居、殷夫故居、象山党史微馆、日本侵略军在象山罪行陈列馆等。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项目化任务表,让学生自主挖掘背后的党史故事。
在项目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现场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研”“学”“做”“说”中知道、理解、强化党史故事,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育人目标。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史故事在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每个中华儿女前进、奋斗的精神源泉。作为思政教师,要把握思想教育的基本特征,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彰显学科铸魂育人的作用。同时,还要善于把党史故事用好、讲好,要让党史故事“活起来”“动起来”,以此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