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段妮娜
字数:1764
2023-08-06
版名:知行
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历史课程承担着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历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教育的落脚点和灵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国家历史课程有益补充的历史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特点开发具有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身边的历史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结合党史知识,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校本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叙述了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辉煌历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今天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实现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蜕变与成长。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党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是无数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赓续百年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丰厚的教育意蕴。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党的发展历史”“党的基本理论”“党的重要精神”等开发“红色教育”历史校本课程,内容上和国家课程做好有效衔接,并进一步扩充国家课程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分析,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奋斗故事,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情感上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让学生在党史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结合地域资源,开发以乡土历史为内容的历史校本课程
乡土资源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鲜活材料,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教学,能够给学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体会到家乡的美丽和祖国的伟大,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基于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故乡的历史文化、历史古迹、民俗风情、地方名人等。故乡的每一位平凡的个体,都是这方土地上历史发展变迁的见证者,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述史的收集,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激发他们主动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加深他们对家乡的理解,强化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并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将这种归属感转化为浓浓的爱国之情。
结合历史人物,开发以先烈事迹为核心的历史校本课程
历史离不开人物,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可以将冷冰冰的历史知识转化为温暖的历史场景、感人的历史故事。通过聚焦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言行思想,深入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感知历史人物的道德内涵和精神品质,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精神力量,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眼里有人”“心中有人”。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资源,比如古代卫青、霍去病枕戈待旦捍卫国土,近代林则徐、丁汝昌不计个人生死挽救民族危亡,挖掘和发扬这些爱国人士的先进事迹和爱国精神,教育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感悟历史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切实理解爱国、奉献的时代内涵。
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历史学科知识巧妙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以多姿多彩、详实丰富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植根家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有机贯通、融合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中,像“汤”中之“盐”一样,让“汤”更加美味,达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目的,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推动青年学子道德与思想的成长,为学生的能力提升、人格塑造、思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出有感情、有灵魂、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结合党史知识,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校本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叙述了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辉煌历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今天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实现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蜕变与成长。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党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是无数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赓续百年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丰厚的教育意蕴。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党的发展历史”“党的基本理论”“党的重要精神”等开发“红色教育”历史校本课程,内容上和国家课程做好有效衔接,并进一步扩充国家课程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分析,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奋斗故事,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情感上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让学生在党史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结合地域资源,开发以乡土历史为内容的历史校本课程
乡土资源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鲜活材料,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教学,能够给学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体会到家乡的美丽和祖国的伟大,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基于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故乡的历史文化、历史古迹、民俗风情、地方名人等。故乡的每一位平凡的个体,都是这方土地上历史发展变迁的见证者,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述史的收集,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激发他们主动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加深他们对家乡的理解,强化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并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将这种归属感转化为浓浓的爱国之情。
结合历史人物,开发以先烈事迹为核心的历史校本课程
历史离不开人物,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可以将冷冰冰的历史知识转化为温暖的历史场景、感人的历史故事。通过聚焦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言行思想,深入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感知历史人物的道德内涵和精神品质,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精神力量,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眼里有人”“心中有人”。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资源,比如古代卫青、霍去病枕戈待旦捍卫国土,近代林则徐、丁汝昌不计个人生死挽救民族危亡,挖掘和发扬这些爱国人士的先进事迹和爱国精神,教育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感悟历史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切实理解爱国、奉献的时代内涵。
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历史学科知识巧妙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以多姿多彩、详实丰富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植根家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有机贯通、融合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中,像“汤”中之“盐”一样,让“汤”更加美味,达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目的,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推动青年学子道德与思想的成长,为学生的能力提升、人格塑造、思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出有感情、有灵魂、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