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红色经典”阅读课程 育人路径探究

□沈颖婷

字数:1372 2023-08-06 版名:知行
  江河奔流,热血如昨。语文学科承担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较以往增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红色选文,从文本形态上来看包括类型多元的单篇选文如《土地的誓言》,主题鲜明的名著导读如《红星照耀中国》,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学习如“天下国家”等。然而仅仅在教材编写上增加篇幅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将其教育价值落到实处,这个重任就落在了一线教师身上。我们应当在充分发掘教材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路径,逐步实现红色经典的育人效用。
  利用媒介,唤醒红色基因
  《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上册的必读名著之一,这本书让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文史不分家”,本书涉及诸多对当时政治环境、历史背景的解释,虽然八年级学生对此已经开始在历史课中有所涉猎,但由于年代久远,还是容易让学生对本书的阅读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需要立足学情找到契合学生现阶段认知水平的阅读驱动点,搭建恰当支架,带领他们涉足这一段信仰之旅,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透过银幕设置情境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
  我请同学们观看《山河岁月》纪录片第22集“红星照耀中国”,感受节目组所选取的内容角度及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原片的基础上,还有哪些与《红星照耀中国》有关的内容值得与大众分享、向社会推广。如此一来,利用百年党史教育的影像史诗让后辈与前辈展开形式多样的跨时空对话,唤醒红色基因在当代的精神温度,学生对重读这部红色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沉思。并且推荐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类似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如《恰同学少年》《红岩》《觉醒年代》等,同时指导他们怎样去读,而不仅仅是读到了什么。
  挖掘文本,感悟红色情怀
  语文课首先姓“语”,切不能为了德育而忽视了文本解读,否则就有喧宾夺主之嫌。在充分尊重学生与文本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自主探寻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能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作品灵魂的深处。
  《老山界》中仅以“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言简意赅地直接描写雷公岩的险要以及翻越过程,学生品读出了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恰恰突出了红军的意志、勇气与精神,展现的正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从一篇篇红色经典的字里行间中,教师引导着学生细细挖掘品味,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了红色情怀。
  回归生活,传承红色精神
  红色基因的生命在于实践,传承红色精神的关键也在于实践。只有始终立足具体而鲜活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单一文本形式,才能走向对红色经典作品的深度学习,才能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血脉。
  如将语文实践活动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通过身临其境的研学,让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也能对以往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拥有感性认识和情感的联结。而语文、历史、地理等跨学科多元视角下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反哺学生提升思维的深度和高度,以更宏观的视野阅读思考,对叙事结构宏大、人物事件稠密、史实线索庞杂的红色经典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之,教材中的红色选文文质兼美,除了学习蕴含其中的写作手法,欣赏遣词造句之外,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革命先辈的高尚情操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努力找到最鲜活、最感人、最令人信服的“红色经典”阅读课程育人路径,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