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科学实施劳动教育

□潘宏亮

字数:1522 2023-08-06 版名:教育理论
  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地处乡村学校从事基础教育的我们,更应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深远意义,立足实际,科学实施劳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敬畏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是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成果的取得也培养了参与者的各种能力,使参与者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分享劳动喜悦、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各种能力,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但现在的孩子们很多都是家长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参加劳动的能力亟待加强。好多农村孩子竟然分不清“小麦”和“韭菜”,生活上也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难以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和不易,吃饭挑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气。所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的意义,自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体悟劳动获得的自尊和责任感就至关重要了。我们教师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从而敬畏劳动,获得正确的劳动观,为将来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奠定坚实基础。
  注重参与,提升综合能力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中不可或缺的课程,具有塑造健全人格、磨炼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认识传统农耕工具,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重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历练与提升,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研学基地、社会福利院等进行劳动实践,节假日以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为主题,通过这些劳动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体验农耕劳作的艰辛和劳苦,在劳动中理解劳动创造人、创造财富、创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体会伟大的工匠精神和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
  设身处地,用实操提升劳动技能
  在实际操作中,可将劳动课程内容按照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设置任务群,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分阶式设计劳动项目。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每个项目的完成都对应提升着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坚持;掌握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集体意识、责任感、意志力。这就提示我们在开展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每一项项目的教育意义,利用一切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时总结,注重教育效果
  与学科教学相比,劳动教育任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但其教育目的却很难达到,如手脑协调能力、智力发育、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等需要经历各种活动历练和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立足实际,科学设计,准确把握,适时总结,锲而不舍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把握各个环节要领,真正保证劳动教育高效开展。
  劳动是人一生的财富,也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更应注重小学劳动教育,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小学劳动教育意义深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不懈努力。将小学劳动教育课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部署要求,力争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石槽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