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如何厚植国学经典文化
□张 莉
字数:1533
2023-08-06
版名:教育理论
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几千年的国学经典,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结晶,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我国文化的脊梁和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在幼儿阶段,让孩子接触国学经典,既可以提高幼儿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认知,也能够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加强国学启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好基础
早期的国学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并且可以激活幼儿的人格成长,为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对此,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创设国学教育氛围。根据幼儿的认知特征,我利用壁画墙面、幼儿绘画作品墙等,营造出浓郁的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出大量的国学经典内容,让幼儿在快乐的玩耍和嬉戏中,沁润心灵,潜移默化地受到国学的影响和熏陶。二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国学观念。在学习《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时,我通过视听光盘及环境的布置,让幼儿初步了解国学教育内容,培养其正确的国学观念,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情操、人格、精神风貌等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通过国学课程、推广绘画、亲子共读等方式,我鼓励幼儿学习国学文化和传统礼仪知识,从小培养孩子们爱学习、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气魄。
二、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国学经典的情与魂
每个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准和喜欢的表现方式。对于小班幼儿,我讲述了《羊羔跪乳》《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让孩子从小产生感恩之心,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偏小,理解力相对较弱,为了让孩子深刻了解“兄友弟恭”的含义,根据故事情节需要,我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个幼儿扮演孔融,其他孩子扮演家庭其他成员。这时我将台词翻译成易于理解的白话文让他们表演,让他们更加清楚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的意义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蕴。对于中班幼儿,我讲述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并配上插图给予展示,让幼儿明白其中蕴含的寓意。对于大班幼儿,我带领他们阅读《春晓》《咏柳》《静夜思》等唐诗,让孩子们感受诗中的情和魂,接受国学的熏陶和洗礼。
三、在国学诵读中提升幼儿品德和修养
幼儿天性好动模仿性强,对周围的事物好奇心强,而游戏恰好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一天性。在国学诵读中,通过复读法、接龙法、节奏法等游戏形式,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诵读热情,也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矫正道德误区,提升品德和修养。如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首先,我通过复读法,即老师读一句,幼儿读一句,让孩子熟悉诵读的内容;其次,通过接龙法,即第一个孩子说第一句,第二个孩子说第二句,以此类推,这样加深了幼儿对经典国学的印象和记忆;第三,通过节奏法游戏,让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诵读拍手,在提高律动感的同时,加强了孩子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还培养了幼儿懂礼貌、知礼仪的良好行为。
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播国学文化,培育幼儿情感认知
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知识的萌芽时期,如果靠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的方式学习国学,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和接受方式,难以迎合孩子们的求知心理,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多媒体学习,可以让国学中艰涩难懂的知识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予以展示。为了让幼儿理解《三字经》里提及的“昔孟母,择邻处”含义,我播放了“孟母三迁”的视频,将难懂的成语变得灵动有趣,让孩子们明白:人的性格和生活环境有很大联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
总之,国学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源、灵魂之根。幼儿时期是接受文化熏陶的最佳时机,对老师来说,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厚植经典文化,让孩子们在国学之道中感受韵味,品味经典。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大庄中心幼儿园)
一、加强国学启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好基础
早期的国学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并且可以激活幼儿的人格成长,为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对此,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创设国学教育氛围。根据幼儿的认知特征,我利用壁画墙面、幼儿绘画作品墙等,营造出浓郁的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出大量的国学经典内容,让幼儿在快乐的玩耍和嬉戏中,沁润心灵,潜移默化地受到国学的影响和熏陶。二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国学观念。在学习《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时,我通过视听光盘及环境的布置,让幼儿初步了解国学教育内容,培养其正确的国学观念,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情操、人格、精神风貌等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通过国学课程、推广绘画、亲子共读等方式,我鼓励幼儿学习国学文化和传统礼仪知识,从小培养孩子们爱学习、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气魄。
二、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国学经典的情与魂
每个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准和喜欢的表现方式。对于小班幼儿,我讲述了《羊羔跪乳》《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让孩子从小产生感恩之心,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偏小,理解力相对较弱,为了让孩子深刻了解“兄友弟恭”的含义,根据故事情节需要,我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个幼儿扮演孔融,其他孩子扮演家庭其他成员。这时我将台词翻译成易于理解的白话文让他们表演,让他们更加清楚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的意义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蕴。对于中班幼儿,我讲述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并配上插图给予展示,让幼儿明白其中蕴含的寓意。对于大班幼儿,我带领他们阅读《春晓》《咏柳》《静夜思》等唐诗,让孩子们感受诗中的情和魂,接受国学的熏陶和洗礼。
三、在国学诵读中提升幼儿品德和修养
幼儿天性好动模仿性强,对周围的事物好奇心强,而游戏恰好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一天性。在国学诵读中,通过复读法、接龙法、节奏法等游戏形式,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诵读热情,也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矫正道德误区,提升品德和修养。如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首先,我通过复读法,即老师读一句,幼儿读一句,让孩子熟悉诵读的内容;其次,通过接龙法,即第一个孩子说第一句,第二个孩子说第二句,以此类推,这样加深了幼儿对经典国学的印象和记忆;第三,通过节奏法游戏,让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诵读拍手,在提高律动感的同时,加强了孩子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还培养了幼儿懂礼貌、知礼仪的良好行为。
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播国学文化,培育幼儿情感认知
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知识的萌芽时期,如果靠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的方式学习国学,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和接受方式,难以迎合孩子们的求知心理,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多媒体学习,可以让国学中艰涩难懂的知识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予以展示。为了让幼儿理解《三字经》里提及的“昔孟母,择邻处”含义,我播放了“孟母三迁”的视频,将难懂的成语变得灵动有趣,让孩子们明白:人的性格和生活环境有很大联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
总之,国学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源、灵魂之根。幼儿时期是接受文化熏陶的最佳时机,对老师来说,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厚植经典文化,让孩子们在国学之道中感受韵味,品味经典。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大庄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