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一段学习之路

□王贞虎

字数:1204 2023-08-02 版名:成长
  美国学者曾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理论——“意识能力学习模型”。在这个理论中,学者将人们从对技能、认知不太成熟的情况逐渐进展到熟练、完美,区分成四个等级,分别为“无意识状态的无能”“有意识状态的无能”“有意识参与的胜任”“无意识参与的胜任”。
  第一个阶段,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某个技能,处在一无所知的状态。例如在没看过溜冰之前,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溜冰,自然对学习溜冰也完全不会起心动念;第二个阶段,则是指开始接触了一些技能或认知后,才发现自己完全没办法胜任或理解,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在这两个阶段中,都还没有进入到兴趣、学习动机里头,只是浅显的接触。真正进入到学习的,是在第三、第四阶段。第三阶段为“有意识参与的胜任”,指的是自己会主动学习,也知道这是正向的、对自己是有帮助的,所以愿意去尝试;到了第四阶段,则已经达到自然而然、习以为常的阶段,也就是该项技能或认知已经融入生活中,完全无须刻意提及。
  接触了这个学习模型之后,我才发现,这个模型运用在孩子或自己的学习上,亦是如此。
  曾经,我们班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部分完全不知道什么是书法、毛笔,甚至连砚、毛毡都没听过,当时根本不可能奢望他们静心写字(此为第一阶段“无意识状态的无能”)。后来,我们全班开始尝试了第一堂书法课,我试着找书法作品让孩子看,他们学着临摹,也逐渐发现写书法很麻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为第二阶段“有意识状态的无能”)。
  因为我自己对书法很有兴趣,所以课堂上常写板书,上课也经常提到我的书法历程,无形中,部分孩子也受到了我的感染、启发,开始视毛笔字为课程的一部分,也会确实静心练习、不时翻翻字帖(此为第三阶段“有意识参与的胜任”)。
  经过了一年的练习,我发现有些孩子的字真的变漂亮了,就算我没有刻意提醒他们要好好写字,但交上来的生字作业簿就是很工整,极具硬笔书法的韵味,甚至在书写联络簿与其他科目的作业时,也能写出一手好字来(此为第四阶段“无意识参与的胜任”)。
  这样的变化,印证了这个理论确实可以套用在孩子的各式学习上。钢琴、画画、英文、舞蹈、烹饪……几乎都是如此。
  在这几个阶段的学习中,其实孩子最容易感到挫折的,是从第二到第三阶段的进展。此时,孩子会不断犯错、感到沮丧、失去信心,而身为师长的责任在于,当孩子悲观失落时,我们是否可以同理、鼓励他们,勇敢接受挑战。
  在我的经验中,从最初的“无能”到最后的“胜任”,关键在于“刻意练习”。一次做不好,就做第二次,两次做不好,就做第三次……相信经过多次的累积,一定能把事情做到最完美。就好像学骑单车跌倒的例子,又或下过多少苦工,才能煮出一道好菜、雕刻出好的作品、唱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们总渴望他们能成为一个优点很多的人,但更重要的,其实在于如何走过第一、第二阶段,如何在这些过程中学到一些道理、获得一些启发。
  就算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只要在这些过程当中有所得、有所学,就是一种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