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 应用与实践分析

□何佩琴

字数:1519 2023-07-30 版名:教育理论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优化教学注入了强大生命力。多媒体凭借自身的视听动态效果,让课堂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活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有效实现了科学化、趣味化、现代化和个性化教学。尤其将多媒体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形成清晰的逻辑,加深知识的领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认知、思维、想象等综合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变得优质高效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让静态的书面知识以声音、视频、动画等动态方式得以呈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优化了课堂结构,丰富了教学形式,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节省了板书时间和阅读课文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让整个课堂变得优质高效。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将影视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作为课件的重点部分,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在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引出故事人物和主题,让学生充分了解诸葛亮的形象特征,这样学生便自觉地进入课文学习,加深了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让整个课堂事半功倍。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如果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会被禁锢。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认知获得多元化,通过视觉和听觉,将学生的思绪带入立体的变幻世界,获得直观体验,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形象,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一文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无法见到真松鼠,甚至都无法想象松鼠的外形。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松鼠的外形、习性、储存冬粮、垫窝过冬等画面。真实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松鼠的可爱行为,增加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地域限制,拓展教学空间
  多媒体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地域限制,创设了智能的语文学习环境,拓宽了教学空间,创设出“书生不出门,可知天下事”的教学情境。同时,也突破了教学时间的限制,让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让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得以实现。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时,根据内容需要,我播放了江西黄沙岭夏夜的微风、月光、天空、鸟儿、树枝等视频和画面,在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的映衬下,通过亭亭玉立的少女飘逸的长发来赞美小树,借助于夜晚浓浓的稻花香味来表达神清气爽的美好感觉,借助于蛙的叫声表达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的意境之美。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品词析句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素材多是声情并茂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和艺术之美的特征,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尤其在多媒体的应用下,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作品的丰富情感,体会文中的字词含义,有利于提高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感悟“生”字的用意,首先我展示出香炉峰水汽升腾的画面,接着通过远镜头展示“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景象,让学生领悟“挂”字的神韵,再接着通过近镜头展示绝美瀑布,其画面势不可当,犹如千万条巨龙从山崖上奔腾而下,气势磅礴。在强烈的画面冲击下,学生不仅理解到每一句的诗词情境,体会到我国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了品词析句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优势,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作为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研究和设计出对应的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积极赋能。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电化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