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玩具”别成孩子的“健康杀手”

□戴先任

字数:1185 2023-07-26 版名:声音
  “激发创造”“玩转科学”“让孩子从小就对化学感兴趣”……一连串对于家长而言极其“吸睛”的广告词,对应的正是当前新兴的“科学玩具”。然而,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背后,儿童接触后受伤、中毒等各类安全风险隐患频现。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表示,应完善标准建设、加强源头管理,让孩子们的科学启蒙教育安全放心。(7月9日《海南日报》)

  我国是儿童用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儿童用品质量问题非小事,而是关系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的大事。但长期以来,儿童用品质量问题频发,比如一些地方的儿童服装、儿童玩具等儿童用品的抽查合格率较低。不少儿童用品存在程度不一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了儿童的身体健康。
  随着科学教育日益得到重视,“科学玩具”也悄然走红。顶着科学教育名义的“科学玩具”往往并不便宜,价格通常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但不少“科学玩具”是“三无玩具”,部分化学原料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儿童接触或误服后极有可能导致中毒等情况。儿童处于成长期,“科学玩具”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成为儿童的“健康杀手”“化学武器”。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费提醒,其中特别提及儿童化学实验玩具等产品,提醒消费者避开“三无”产品,并严格按照安全说明进行使用。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玩具安全标准对于儿童玩具的化学、物理安全性能均有一定要求,如GB6675《玩具安全》国家标准中明确提及,通常6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用品,其可触及的材料和部件中,可迁移元素如铅、汞的最大迁移量不能超过90mg/kg、60mg/kg等,但对于科学类玩具,目前并没有专项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仅做出了宏观责任上的规定,没有具体标准。这也是“科学玩具”乱象的重要原因。
  “科学玩具”不科学、不安全,亟待加强对“科学玩具”的监管力度,如要填补法律空白,加强对科学类玩具的专项管理力度,可探索相关品类商品的细化标准。对于生产、销售问题“科学玩具”的商家,要依法严惩。要能倒逼“科学玩具”生产厂家严把质量关,避免问题用品被生产出来并流入市场。另外,电商平台、卖场等,也要严格把关,守土有责,如电商平台要加大对入驻商家的管理,对于售假商家,不能姑息纵容。要确保“科学玩具”的安全质量,避免销售问题“科学玩具”。要对“科学玩具”的生产与销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问题“科学玩具”,确保“科学玩具”安全。
  “科学玩具”不能成了广大儿童消费者的“健康杀手”。需要加大对儿童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让问题“科学玩具”等问题儿童用品不再有生存空间。而广大家长对“科学玩具”也要科学对待,要能理性消费,要增强科学意识、防范意识、维权意识,要避免入了无良商家的“消费陷阱”,一旦权益受损,则要积极维权、依法维权,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好孩子的健康权益。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广大儿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