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教师暑假出游不晒照,您怎么看?
字数:3133
2023-07-26
版名:声音
近日,有从事教师职业的网友反映:暑假前最后一次例会,校领导强调不要晒暑假旅游的照片,原因是不能引起其他行业的不适和非议。有观点认为,校方的作法是在保护教师。也有网友表示,学校管得也太宽了吧?对此,您怎么看?
晒暑假旅游照片,教师提升自我并无不妥 □周芳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断章》体现了相成之美。教师的暑假旅游是教师的选择与权利,也是教师感悟生活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校领导认为教师晒暑假旅游的照片,会引起其他行业的不适和非议,这是极为肤浅的看法。事实上教师晒暑假旅游照片,体现教师生活情趣,反映教师思想感悟,是教师良好精神状态的写照,其发现与感悟亦成风景,是教师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大餐,也是引领师生积极向上良好风尚,并无不妥。
利用暑假时间旅游,是教师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暑假是教师的法定假期,对于长期宅在校园中的教师而言,这也是教师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感悟生活,体验人生的宝贵时间。感受河山之美,丰富爱国之情,旅游中的一切都能有效引发教师积极思考,这些思考也将潜移默化地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这也是教师开展积极学习,丰富教学素材,提升教育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教育并不止于课堂,自然界的教育更是一种宽大的教育,教师旅游中的感受感悟,亦是教育的活水源泉,教师以此为契机,强化学习与运用,是教师之福,亦是学生之幸,是为人师表的一种积极引领。
生活之美更能激发奋进之情。对于法律范围内的旅游照片分享,其他行业的人无需眼红,新时代的教师,光荣与使命同在,教师的暑假旅游,是一种充电,是一个接受再教育的有效途径。光明正大的旅游,无需藏着和匿着,晒上一些充满正能量的照片,传递一些幸福与美好,发出一些好声音,激活自己,照亮别人,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更会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利用旅游分享感受自然体验社会的生活照片,这是生活化教育的一种尝试,将所学、所教与现实紧密联系,教师的教育教学会更有说服力,“闭门造车”造不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实用型人才。教师意气风发,充满活力与自信,这是全社会所期待的教师形象,其他行业的人不应该感到不适,更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换位思考,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晒暑假旅游中的正能量照片,是教师积极面对生活,积极面对教育教学,积极面对未来的教育,有利于传导生活之美,有利于激发奋进之情。
重视道德法律要求,晒出教师为人师表良好风尚。教师该不该晒暑假旅游照片,不是难题,合规合法地晒出教师为人师表正能量需要成为选择。校领导的强调用心良苦,其最大的担心是害怕教师的旅游图片引发非议,事实上教师的行为普遍容易受人关注,教师晒暑假中旅游的照片需要慎重考虑,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晒出积极的正能量。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积极面对生活,在道德与法律的范围内晒出一些正能量照片,这是教师的职责与权利,并无不妥。
校领导强调教师不要晒暑假旅游的照片,一刀切式禁止有失偏颇。当然,其保护教师的用意不言而喻,但是身为教师,身体力行践行教育理论,利用暑假旅游进行充电,利用晒照片传导生活之美,激活奋进力量,这样的照片并无不妥。这不该是一刀切,而应该是有选择性地晒,满满的正能量,没有人会认为不妥。
善意提醒纾解不了现实焦虑 □王军荣
暑假来了,对于老师来说,以月为计算单位的假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我的暑假我作主,许多老师选择暑假旅游,在朋友圈晒旅游照。或许是因为老师的暑假太诱人了,一些人早就提出取消老师的暑假,出于怕引起不适和非议,学校领导“善意”提醒老师,你去旅游了,不要晒旅游照片,可这样的“提醒”不但得不到老师的理解,还会引起更大的不适,善意提醒纾解不了现实焦虑。
暑假外出旅游晒旅游照片,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旅游的风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本是生活中一件幸事,也是当老师的快乐之一,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带薪休假还未能完全落实的现实中,的确有一些人会对老师的暑假既有“羡慕”,更有“妒嫉恨”。
老师的暑假来之不易,平时工作忙,忙于批改作业忙于备课忙于辅导学生,还会忙“不属于老师本职工作的事”,工作时间远超八个小时。有的老师积劳成疾,以健康为代价换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能趁着暑假好好休息,趁着暑假调节身心。现在暑假外出旅游,竟然被“劝”不要发旅游照,这么想来,可能真的有点愤恨,凭什么?对于一些老师来说,暑假还真的没有那么长,要家访、要培训,还要学习,线上线下的都有,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备课,为下学期作好准备,暑假已经“缺斤少两”了,旅游照片居然也不能发,的确是好难受。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会对老师的暑假应该多些宽容,不能计较老师的旅游而忽略掉老师平时的辛苦。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行业同样辛苦,却没有享受到带薪休假,他们看到老师的旅游照片,可能会产生一些不满,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也不难理解。
老师享受暑假不需要“缩手缩脚”,但现实中蕴藏的困境是:一方面老师的暑假不能完全自我作主,蚕食老师暑假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着,什么时候让老师真正享受暑假,什么时候暑假不再“缺斤少两”,这也是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要敬畏法律,要让带薪休假成为普遍现象,如此,老师发暑假旅游照片也就不会缩手缩脚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善意的提醒纾解不了现实焦虑,唯有严格依照法律,严格执行法律,劳动者的休假权得到完完全全的执行和保障。如此,社会对老师的暑假将不会有任何的不适。
不要被“浅阅读”一叶障目 □杨朝清
在盛行蜻蜓点水、断章取义“浅阅读”的流量社会里,面对朋友圈里部分老师晒的暑假旅游照片,一些人产生了嫉妒羡慕恨等复杂情绪,轻易地给老师们贴标签甚至对他们进行污名化。说到底,“不要晒暑假旅游照片”的背后,隐伏着部分人对老师群体累积的情绪与偏见。
“不要晒暑假旅游照片”的初衷,在于避免刺痛这些“一摩擦就起火”的人。虽然暑期休假是老师们的合法权益,虽然在朋友圈晒旅游照片是老师们的正当权利,但为了避免“惹麻烦”、为了自我保护,“不要晒暑假旅游照片”成为一种风险防范的策略。
在教育竞争渐趋激烈、教育内卷化严重的背景下,家长们对老师的角色期待与日俱增,不可避免导致“双标”的存在。一方面,家长希望老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尽可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家长却忽略了老师也并非孤立的原子,他们在承担教书育人的老师角色之外,也有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社会角色需要扮演。当老师的角色扮演达不到甚至背离公众的预期,一些人就会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与认同;一旦找到合适的“靶子”,他们就会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不要晒暑期旅游照片”既有老师群体所承受的高关注度、高期待和厚重的压力,又有全社会对带薪休假的深切期盼。当许多职业都难以让带薪休假梦想照进现实,面对“保障到位”的老师,一些人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和相对剥夺感。实际上,老师晒暑假旅游照片没有原罪,合法权益没必要因其他原因而受到限制;老师不该为某种社会情绪“背锅”,他们的艰辛与不易也应该被看见。
有学者指出,我们今天已然置身于一个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为特征的“乌卡”社会中。“乌卡”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夯实自己的发展根基。数十天的暑假里,老师们固然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好好休息,却也有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培训、搞科研写论文、提前备课做课件、准备各类比赛等方面。更何况,平时里起早贪黑、对亲人缺乏陪伴的老师们,利用假期的契机进行一下“失陪”补偿,这也是人之常情。
旅游只是老师们假期生活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除了羡慕老师们的旅游之外,公众也应该看见老师们的不易与艰辛。对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假期给予充分的包容和体谅,有助于让老师们轻装上阵。
晒暑假旅游照片,教师提升自我并无不妥 □周芳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断章》体现了相成之美。教师的暑假旅游是教师的选择与权利,也是教师感悟生活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校领导认为教师晒暑假旅游的照片,会引起其他行业的不适和非议,这是极为肤浅的看法。事实上教师晒暑假旅游照片,体现教师生活情趣,反映教师思想感悟,是教师良好精神状态的写照,其发现与感悟亦成风景,是教师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大餐,也是引领师生积极向上良好风尚,并无不妥。
利用暑假时间旅游,是教师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暑假是教师的法定假期,对于长期宅在校园中的教师而言,这也是教师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感悟生活,体验人生的宝贵时间。感受河山之美,丰富爱国之情,旅游中的一切都能有效引发教师积极思考,这些思考也将潜移默化地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这也是教师开展积极学习,丰富教学素材,提升教育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教育并不止于课堂,自然界的教育更是一种宽大的教育,教师旅游中的感受感悟,亦是教育的活水源泉,教师以此为契机,强化学习与运用,是教师之福,亦是学生之幸,是为人师表的一种积极引领。
生活之美更能激发奋进之情。对于法律范围内的旅游照片分享,其他行业的人无需眼红,新时代的教师,光荣与使命同在,教师的暑假旅游,是一种充电,是一个接受再教育的有效途径。光明正大的旅游,无需藏着和匿着,晒上一些充满正能量的照片,传递一些幸福与美好,发出一些好声音,激活自己,照亮别人,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更会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利用旅游分享感受自然体验社会的生活照片,这是生活化教育的一种尝试,将所学、所教与现实紧密联系,教师的教育教学会更有说服力,“闭门造车”造不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实用型人才。教师意气风发,充满活力与自信,这是全社会所期待的教师形象,其他行业的人不应该感到不适,更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换位思考,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晒暑假旅游中的正能量照片,是教师积极面对生活,积极面对教育教学,积极面对未来的教育,有利于传导生活之美,有利于激发奋进之情。
重视道德法律要求,晒出教师为人师表良好风尚。教师该不该晒暑假旅游照片,不是难题,合规合法地晒出教师为人师表正能量需要成为选择。校领导的强调用心良苦,其最大的担心是害怕教师的旅游图片引发非议,事实上教师的行为普遍容易受人关注,教师晒暑假中旅游的照片需要慎重考虑,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晒出积极的正能量。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积极面对生活,在道德与法律的范围内晒出一些正能量照片,这是教师的职责与权利,并无不妥。
校领导强调教师不要晒暑假旅游的照片,一刀切式禁止有失偏颇。当然,其保护教师的用意不言而喻,但是身为教师,身体力行践行教育理论,利用暑假旅游进行充电,利用晒照片传导生活之美,激活奋进力量,这样的照片并无不妥。这不该是一刀切,而应该是有选择性地晒,满满的正能量,没有人会认为不妥。
善意提醒纾解不了现实焦虑 □王军荣
暑假来了,对于老师来说,以月为计算单位的假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我的暑假我作主,许多老师选择暑假旅游,在朋友圈晒旅游照。或许是因为老师的暑假太诱人了,一些人早就提出取消老师的暑假,出于怕引起不适和非议,学校领导“善意”提醒老师,你去旅游了,不要晒旅游照片,可这样的“提醒”不但得不到老师的理解,还会引起更大的不适,善意提醒纾解不了现实焦虑。
暑假外出旅游晒旅游照片,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旅游的风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本是生活中一件幸事,也是当老师的快乐之一,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带薪休假还未能完全落实的现实中,的确有一些人会对老师的暑假既有“羡慕”,更有“妒嫉恨”。
老师的暑假来之不易,平时工作忙,忙于批改作业忙于备课忙于辅导学生,还会忙“不属于老师本职工作的事”,工作时间远超八个小时。有的老师积劳成疾,以健康为代价换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能趁着暑假好好休息,趁着暑假调节身心。现在暑假外出旅游,竟然被“劝”不要发旅游照,这么想来,可能真的有点愤恨,凭什么?对于一些老师来说,暑假还真的没有那么长,要家访、要培训,还要学习,线上线下的都有,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备课,为下学期作好准备,暑假已经“缺斤少两”了,旅游照片居然也不能发,的确是好难受。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会对老师的暑假应该多些宽容,不能计较老师的旅游而忽略掉老师平时的辛苦。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行业同样辛苦,却没有享受到带薪休假,他们看到老师的旅游照片,可能会产生一些不满,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也不难理解。
老师享受暑假不需要“缩手缩脚”,但现实中蕴藏的困境是:一方面老师的暑假不能完全自我作主,蚕食老师暑假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着,什么时候让老师真正享受暑假,什么时候暑假不再“缺斤少两”,这也是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要敬畏法律,要让带薪休假成为普遍现象,如此,老师发暑假旅游照片也就不会缩手缩脚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善意的提醒纾解不了现实焦虑,唯有严格依照法律,严格执行法律,劳动者的休假权得到完完全全的执行和保障。如此,社会对老师的暑假将不会有任何的不适。
不要被“浅阅读”一叶障目 □杨朝清
在盛行蜻蜓点水、断章取义“浅阅读”的流量社会里,面对朋友圈里部分老师晒的暑假旅游照片,一些人产生了嫉妒羡慕恨等复杂情绪,轻易地给老师们贴标签甚至对他们进行污名化。说到底,“不要晒暑假旅游照片”的背后,隐伏着部分人对老师群体累积的情绪与偏见。
“不要晒暑假旅游照片”的初衷,在于避免刺痛这些“一摩擦就起火”的人。虽然暑期休假是老师们的合法权益,虽然在朋友圈晒旅游照片是老师们的正当权利,但为了避免“惹麻烦”、为了自我保护,“不要晒暑假旅游照片”成为一种风险防范的策略。
在教育竞争渐趋激烈、教育内卷化严重的背景下,家长们对老师的角色期待与日俱增,不可避免导致“双标”的存在。一方面,家长希望老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尽可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家长却忽略了老师也并非孤立的原子,他们在承担教书育人的老师角色之外,也有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社会角色需要扮演。当老师的角色扮演达不到甚至背离公众的预期,一些人就会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与认同;一旦找到合适的“靶子”,他们就会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不要晒暑期旅游照片”既有老师群体所承受的高关注度、高期待和厚重的压力,又有全社会对带薪休假的深切期盼。当许多职业都难以让带薪休假梦想照进现实,面对“保障到位”的老师,一些人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和相对剥夺感。实际上,老师晒暑假旅游照片没有原罪,合法权益没必要因其他原因而受到限制;老师不该为某种社会情绪“背锅”,他们的艰辛与不易也应该被看见。
有学者指出,我们今天已然置身于一个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为特征的“乌卡”社会中。“乌卡”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夯实自己的发展根基。数十天的暑假里,老师们固然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好好休息,却也有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培训、搞科研写论文、提前备课做课件、准备各类比赛等方面。更何况,平时里起早贪黑、对亲人缺乏陪伴的老师们,利用假期的契机进行一下“失陪”补偿,这也是人之常情。
旅游只是老师们假期生活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除了羡慕老师们的旅游之外,公众也应该看见老师们的不易与艰辛。对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假期给予充分的包容和体谅,有助于让老师们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