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来时路萤火亦有光
——2022年陕西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赛后记
字数:1956
2023-07-26
版名:成长
□张远超
2022年陕西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受疫情影响,历经几番波折,如今终于落下帷幕,这其中几多酸甜苦辣,几多风雨坎坷,让人感触良多。回首自己的这段赛教历程,我将其总结为以下五个阶段。
在热情中开始
“一切让其投入其中、不记得失的行为和实践,本质上都源于骨子里对它的热情”,此言诚不我欺。回想十多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感觉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材应该怎么用、怎样的课才算是好的语文课,这一切问题都在我的大脑中反复出现,不断叩击我的灵魂,带着这些问题,人就不得不去钻研和学习,所以每天感觉激情满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在教学上的热情却大不如前了。无数次夜深人静之时,我经常这样问自己:难道就这样得过且过,走上“躺平”的道路吗?
答案是否定的。语文是一门充满神奇魅力的学科,是一门不断增长变化的学科。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变。故步自封者教不好语文,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更是语文教学的大敌。语文需要热情,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去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参加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学习中体悟
教学能手评选是一个系统又科学的赛事,虽然从比赛到答辩真正需要教师展示的只有半个小时,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等都会一一呈现出来。我除了认真阅读课标,研读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要求之外,还阅读了郑桂华、褚树荣、张秋玲等专家的相关解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标的理解。除此之外,我还阅读了王荣生、顾之川、汲安庆等老师的相关专著。说实话,这些理论性著作远比一般通俗性读物或文学作品要枯燥乏味得多,刚开始很难读进去,常常一句话的理解就让人反复揣摩半天。面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一是给自己定任务,每天读多长时间,大概读到什么位置,提前做好计划,明确任务;二是及时做旁批,阅读时笔不离手,及时记下自己的点滴感悟;三是“放”“抓”结合,对于一些较难的、暂时理解不了的内容先放到一边继续往后阅读,经常是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前面所谓的难点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容易理解的地方,这是知识贯通的妙处。
在推翻中重构
曾有一位同事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能手的评选,最难的不是20分钟的微型课,也不是最后的答辩反思,而是在准备的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推翻自己、否定自己,却又不能放弃自己。这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在备课的时候,经常是自己觉得已经很好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给指导老师一看,还是问题一大堆;或是今天觉得没有问题了,过几天又觉得很多地点还需要修改完善;或是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了,但到课堂上一实践,还是困难重重。一遍一遍地推翻和否定,又一遍一遍地重构,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
在前行中回顾
从纵向来看,若以人教版高中语文为例,赛教总共涉及必修1—4四本教材,一般情况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向前推进,这样一遍准备下来,基本上对教材就比较熟悉了。但是单凭一次的准备和研磨,显然还是不够的,而且大多数课文都不是一课时能解决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准备的时候不仅要准备第一课时,还要做好第二课时甚至第三课时的准备,课时不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自然不同,这就需要教师一边前行,准备新课,一边回顾,揣摩已经备过的课是否完备,是否达到了要求。当然,前行和回顾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而是彼此融合、彼此促进的包容关系。我们的备课,的确需要这样的过程。
在总结中反思
常言道:反思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及时总结和反思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也避免迷路。犹记得校级比赛结束后,我及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如对文本的理解过于依赖教师参考用书,课堂浅显而缺乏深度等。当然,单凭自己的反思还远远不够,很多时候自己是无法看清自身的问题的。我向不同的老师请教自己的困惑和疑难,请校内校外的不同专家帮我指导教学设计,然后把问题一一汇总,再想方设法分类解决。
市赛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在文言文的教学上还有很大的问题,对文本的把握、对文言知识的处理、对文化的理解和渗透等,还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方法。但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重中之重,从历年的题签来看,抽中文言文的概率极大,这就决定我必须要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于是在后期的准备中,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上,从教学目标入手,研究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一字一句进行梳理,随着准备的深入,脑海中许多之前一片混沌的状态慢慢变得清晰起来,课堂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步有一步的价值,一处有一处的风景,通过这次比赛,我感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以及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语文教学的天地是如此广袤无垠,而身处其中的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所以,这次活动的终点,对于我漫长的教学生涯来说,正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我愿意用最好的姿态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
2022年陕西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受疫情影响,历经几番波折,如今终于落下帷幕,这其中几多酸甜苦辣,几多风雨坎坷,让人感触良多。回首自己的这段赛教历程,我将其总结为以下五个阶段。
在热情中开始
“一切让其投入其中、不记得失的行为和实践,本质上都源于骨子里对它的热情”,此言诚不我欺。回想十多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感觉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材应该怎么用、怎样的课才算是好的语文课,这一切问题都在我的大脑中反复出现,不断叩击我的灵魂,带着这些问题,人就不得不去钻研和学习,所以每天感觉激情满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在教学上的热情却大不如前了。无数次夜深人静之时,我经常这样问自己:难道就这样得过且过,走上“躺平”的道路吗?
答案是否定的。语文是一门充满神奇魅力的学科,是一门不断增长变化的学科。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变。故步自封者教不好语文,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更是语文教学的大敌。语文需要热情,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去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参加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学习中体悟
教学能手评选是一个系统又科学的赛事,虽然从比赛到答辩真正需要教师展示的只有半个小时,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等都会一一呈现出来。我除了认真阅读课标,研读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要求之外,还阅读了郑桂华、褚树荣、张秋玲等专家的相关解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标的理解。除此之外,我还阅读了王荣生、顾之川、汲安庆等老师的相关专著。说实话,这些理论性著作远比一般通俗性读物或文学作品要枯燥乏味得多,刚开始很难读进去,常常一句话的理解就让人反复揣摩半天。面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一是给自己定任务,每天读多长时间,大概读到什么位置,提前做好计划,明确任务;二是及时做旁批,阅读时笔不离手,及时记下自己的点滴感悟;三是“放”“抓”结合,对于一些较难的、暂时理解不了的内容先放到一边继续往后阅读,经常是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前面所谓的难点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容易理解的地方,这是知识贯通的妙处。
在推翻中重构
曾有一位同事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能手的评选,最难的不是20分钟的微型课,也不是最后的答辩反思,而是在准备的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推翻自己、否定自己,却又不能放弃自己。这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在备课的时候,经常是自己觉得已经很好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给指导老师一看,还是问题一大堆;或是今天觉得没有问题了,过几天又觉得很多地点还需要修改完善;或是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了,但到课堂上一实践,还是困难重重。一遍一遍地推翻和否定,又一遍一遍地重构,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
在前行中回顾
从纵向来看,若以人教版高中语文为例,赛教总共涉及必修1—4四本教材,一般情况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向前推进,这样一遍准备下来,基本上对教材就比较熟悉了。但是单凭一次的准备和研磨,显然还是不够的,而且大多数课文都不是一课时能解决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准备的时候不仅要准备第一课时,还要做好第二课时甚至第三课时的准备,课时不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自然不同,这就需要教师一边前行,准备新课,一边回顾,揣摩已经备过的课是否完备,是否达到了要求。当然,前行和回顾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而是彼此融合、彼此促进的包容关系。我们的备课,的确需要这样的过程。
在总结中反思
常言道:反思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及时总结和反思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也避免迷路。犹记得校级比赛结束后,我及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如对文本的理解过于依赖教师参考用书,课堂浅显而缺乏深度等。当然,单凭自己的反思还远远不够,很多时候自己是无法看清自身的问题的。我向不同的老师请教自己的困惑和疑难,请校内校外的不同专家帮我指导教学设计,然后把问题一一汇总,再想方设法分类解决。
市赛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在文言文的教学上还有很大的问题,对文本的把握、对文言知识的处理、对文化的理解和渗透等,还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方法。但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重中之重,从历年的题签来看,抽中文言文的概率极大,这就决定我必须要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于是在后期的准备中,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上,从教学目标入手,研究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一字一句进行梳理,随着准备的深入,脑海中许多之前一片混沌的状态慢慢变得清晰起来,课堂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步有一步的价值,一处有一处的风景,通过这次比赛,我感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以及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语文教学的天地是如此广袤无垠,而身处其中的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所以,这次活动的终点,对于我漫长的教学生涯来说,正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我愿意用最好的姿态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