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巡展

字数:2866 2023-07-26 版名:新闻
 
西安交通大学 数学与数学技术团队





  团队负责人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国家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及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琶洲实验室(黄埔)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奖、国际IAITQM理查德·普莱斯(RichardPrice)数据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华罗庚数学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在201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
  团队自1994年成立以来,形成了以解决国家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为牵引的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优势,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坚实数学基础、又兼具领域知识的交叉应用型数学人才。
   顶天立地、服务国家高举数学技术旗帜
  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数学技术”这一理念,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基础模型与算法研究以及智慧医疗、智能通信、非常规油气勘测等关键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团队提出高维大数据的L(1/2)正则化理论,据此研制成功全球首部稀疏雷达原理样机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攻克了CT“卡脖子”技术,研发了新一代分布式微剂量CT;团队成员高静怀教授发明了适用于中国地层岩性油气及致密油气藏地震波探测的9项核心技术,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徐宗本院士带领团队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系列文章5篇,领衔承担多项重大战略咨询任务,在推动国家大数据战略上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
  近年来,团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27项,相关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牢记使命、坚守初心汇聚科技强国磅礴力量
  徐宗本院士担任数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首席科学家”,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倡导成立“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指导中心长期坚持以教改立项和举办暑期研修班等方式,引领我国高校大学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组织国内数百所高校的3000余名教师开展了500余项教改课题研究,培训了2500余名大学数学课程骨干教师,为推动中国数学区域平衡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前沿、创新引领打造科教融合新高地
  团队与华为共建“西交—华为数学技术联合实验室”,直接投入超4700万,成为华为在智能通信领域基础研究的核心创新基地。团队李慧斌教授的3D人脸识别成果转化项目首批落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并入选陕西省首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此外,团队与中石油东方物探、陕煤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平台,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数学方案,以数学技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奖掖后学、甘为人梯  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
  团队连续多年举办“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论坛”,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问诊把脉”,通过发挥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创新科研思维、凝练研究方向、打造科研团队、提升教学水平,在各方面得到快速成长。
  团队现拥有主要成员34人,包括5名杰青、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及14名国家级青年人才。团队成员也取得了华罗庚数学奖、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吴文俊应用数学奖、国际IAITQM理查德·普莱斯(RichardPrice)数据科学奖、强国青年科学家、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等多项重要荣誉。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数学技术团队始终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矢志科技报国的奉献者、崇高师德师风的引领者、爱国奋斗精神的践行者,为推进我国早日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  MEMS芯片与智能微系统教师团队




  
  团队负责人苑伟政,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国际工程技术学会会士,中国微/纳米技术学会会士、常务理事及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及微/纳制造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苑伟政教授是我国微机电系统(MEMS)领域的开拓者,30年来一直致力于自主发展MEMS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排名1、1、2)、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1);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86篇,出版MEMS专著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件;将新兴学科成果成功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3个国家重大专项、16个重点(型号)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MEMS芯片与智能微系统教师团队在“四个面向”的指引下,紧密结合西工大“三航”特色,在航空航天特种MEMS芯片制造、微纳惯性敏感机理与器件、先进流动测控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团队开发出国际上首个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为表征燃烧流场时/频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烧不烂、吹不散、辨得清”,支撑新型飞行器研制。团队研制了世界上首个仿秦岭箭竹叶微纳结构疏冰蒙皮并成功装备某型无人机超百架。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团队提出了基于模态局部化的新型传感机理,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模态局部化谐振式加速度计,先后四次获得MEMS领域顶级会议IEEEMEMS和Transducers的最佳论文奖和最佳论文提名奖。
  面向经济主战场,团队研制了高性能静电驱动式二维微扫描振镜,为宽视场、大景深目标的快速三维建模提供关键核心器件,在深度相机、激光雷达、激光打印机等领域海内外用户超百家,销售200余万只。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团队研制了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全自动航天员血细胞计数仪,只需在指尖取一滴血液即可辅助航天员诊断细菌感染、自身免疫、辐射损伤等病症,为研究密闭环境下人体免疫功能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团队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团队将一流科研平台投入教学,提出并建立了“设计一颗芯片、制造一颗芯片、应用一颗芯片”的课程体系,让本科生就有机会进入超净间亲手完成一颗MEMS芯片的设计、制造和测试。团队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大中华区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5项,获本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EEMEMS最佳论文奖,实现了中国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并连续8年获得MEMS领域国际顶级会议优秀论文奖。团队成果“创建微纳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团队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本科生在世界名校深造,深造率超过80%;培养的研究生获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主赛道金奖、2021年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全球冠军。博士生夏长峰创办“西安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博士生金新航创办“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
  团队利用“以才育才、以才引才”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循环。团队以MEMS芯片技术为核心,以面向航空航天应用的智能微系统技术为牵引,建成MEMS芯片与智能微系统技术教师团队,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近五年来,团队培养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欧盟玛丽居里学者1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