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文本选语言表达点 顺文境创设学练支架

□张勇杰

字数:1756 2023-07-23 版名:知行
  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任务群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语文教学方式变革,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得到进一步凸显和强化。如何创设适合学情、契合语言文字运用、促进思维发展的语言训练任务呢?笔者浅见,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首先要顺文本,选好语言运用学习点;其次顺文境,设计表达训练支架,随学训练。
   顺文本,选好语用训练点
  顺文本,即顺应教材内容体系、语文要素和文本编排要求,确定语文教学任务目标,顺应教材文本,明确教学内容,确定语言运用目标任务点。笔者浅见,关注“助读系统”提示,关注文本材料语言特点和教材目的,发掘语言运用要求和特点,是有效学练、知识能力转化的关键。
  揣摩编者意图,关注语言运用要求。解读教材不可忽视课后习题、阅读导语、文中泡泡等编者引导阅读、蕴含学习目标的助学系统。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观察事物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花钟》一文,课后第三题“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填一填,体会一下”;小练笔“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这两道题目均指向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训练。《蜜蜂》课后习题一“以小标题形式提示,把握课文内容”;习题二“借助‘二十只左右、大概;大约三刻钟、将近两点、傍晚时分、第二天’等词语,品味用词精准将自己观察的某一实验过程说写清楚”。《小虾》一文,导语“默读课文,说说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把课文中写的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显而易见,三篇课文都有把握段落大意和细致生动、形象地表达等学习任务。
  顺文境,设计表达训练支架
  顺文境,就是聚焦文本语言运用点,顺着文本内容情境、情感发展线索,设计语言训练任务,确保语言训练文思、课程育人情思整体自然连贯,保护文情思路,贯通理解心路,“一课一得”有效训练。
  顺应情节,拓展表达。用课文教语文,借助文本落实语用,在维护学生学习文思和情思脉络连贯顺畅的基础上,提供语言训练支架,引导语言实践、思维提升。如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学生阅读理解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盗火而受到惩罚后,锁在高加索山上煎熬受罪,聚焦本课“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精神内心的表达目标,创设对话情境,补充“海神波塞冬、农神得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他们分别经过高加索山,可能有怎样的神态、语言劝说,普罗米修斯又会如何回应?”采用对话形式在想象中补充情节,在对话表演中深化理解、习得语用能力。
  情节补白,换位表达。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情感融入文本情感和意境,及时补充相关资料或搭建“真实的情境”支架,使学生“成为”主人公或参与者,从而实现思维跨越、表达训练,使情感能力自然发展。如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阅读导语指出“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在情节简略处引导补白、丰富情节、发展思维,训练清楚、生动地表达是编者意图要求,也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在文言诗词教学中空间更大。
  顺文句式,模仿表达。阅读教学中模仿关键句段说写训练,是夯实“一课一得”、语文能力提升的高效方法。聚焦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段落,引导学生比较品味,领会表达方式后及时给出情境训练支架,开展语言实践。如四年级下册《猫》一文“说……吧……,的确……,可是……”这一句式。一个“可是”巧妙地将矛盾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顺境迁移,创造表达。不同文体的选文,蕴含着不同学段值得学习的表达知识和能力要求,基于语文要素落实和语言能力训练,需要教者帮助学生设计语言实践支架。在前三种基础上,还可拓展迁移、情境变形,设计训练支架。如三年级下册现代诗《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三首短诗通过“钓竿、笑声”“水葫芦、两排银牙”“斗笠”等特写镜头法,想象勾连组成了儿童钓鱼、戏水和采蘑菇的快乐场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用某些代表性特征替代某些事件的具体描写法后,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模仿文中语言形式,试用特写镜头法,写一写愁或乐。
  总之,借助课文阅读发现领会语言密码,积攒语言经验,顺应文本情感脉络创设真实情境的学练任务支架,适合、适体、得体地随学训练,使知识方法转化定格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素养,这是语文学习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