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揭示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建议

字数:1532 2023-07-23 版名:知行
  □马兰酶 马秀琴
  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等概念,较为高频地出现在统编版高中思政教材第一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可以这样认为,围绕该教材的一条主线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讲好这个基本矛盾,与此相关的所有概念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正是该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和发展。见于基本矛盾还涉及其他课本中的所有制、分配制度和哲学概念,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之作以了解;另外,该教材没有专门介绍这个基本矛盾及其相关概念(仅简单出现在书末综合探究部分)。基于其重要性,建议教师在讲该书内容时,按思政课一体化思路,查阅资料,扎实备课磨课,安排在第一课时,作为一个专题,开门见山地给高一学生讲清楚、讲彻底。既让学生对该概念由模糊和困惑转向清晰和理解,爱上马克思主义,也为后续相关教学任务先行“减负”。
  准确地说,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方面。它是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做出的极为壮观的科学认识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人类社会始终,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决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其互动性、重要性和根本性形成了两个“一定要适合”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这其中的第一个社会基本矛盾具有更为根本的性质,它决定一切,因而也决定第二个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主要使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概念,从而降低了难度,也可认为是二者兼有的一种简略表达方式。
  散见于该册书中的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或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基本矛盾,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等,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殊的和具体的体现。而社会形态更替的判断标准也主要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具有根本性地位,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这启示我们,为永葆党的先进性,为我们不受制于人,就必须重视教育和发展科技,就必须刻不容缓地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发展生产力。
  该册教材最为精彩的地方之一,是第一课“社会化生产—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对利润的贪婪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现象,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出现经济危机。归根结底,生产资料私有制这种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的较高的生产力不相适应,解决该矛盾的办法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简言之,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无情地、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力诠释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必然将世界推向未来,推向合理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理直气壮讲好这个充满科学性的微观细节知识点,可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和奋斗目标,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