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初探

□居雪莲

字数:1486 2023-07-23 版名:教育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重视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对小学语文与美术和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和音乐学科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的同时,将美术和音乐学科等知识有效融合,打破学科界限,不仅让学习活动变得趣味、丰富、多元,还让他们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提升艺术素养。
   诗配画实现跨学科融合
  新课标鼓励学生欣赏、背诵古诗,提高对古诗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教学中,教师摒弃传统的朗读、释义等教学方式,融合美术活动进行,利用诗配画的方式,通过生动的画面,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如古诗《春日》,学生学习古诗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诗配画。学生们的艺术作品鲜活生动,用画笔描绘了春日美景,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实现了趣味化学习,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五年级《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学生对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很感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结合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连环画创作,给故事情节配上文字。学生的创作热情被调动起来,不仅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还进行了学科间的完美融合。
  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融合
  语文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渗透国学经典、传统节日等内容,丰富学生的语文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如小学语文六年级《春节》,讲述了春节的习俗,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和春节有关的艺术创作,剪窗花、制作春联等,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传统佳节的喜庆与团圆氛围。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古人谈读书》、六年级《腊八粥》课文时,老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帮助学生选择《诗经》《论语》等适合的国学经典内容,成立兴趣小组,开展主题阅读交流、经典诗文诵读。还可以开展班级故事会,让学生自主收集,讲述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在主动参与和交流中引发思考,自觉领略传统文化风采,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健康人格。
   音乐与语文融合提升素养
  音乐以其独有的愉悦赏心、节奏多变、丰富内涵等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恰当融入音乐元素,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七律·长征》,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指导下,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故事。由于学生对这段艰苦卓绝的长征经历和激荡在诗歌里的革命情怀难以充分理解,教师在课堂导入中,播放音乐剧《长征组歌》镜头,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奠定了整节课的氛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让学生入情入境。同时,教师教唱歌曲《长征》,学生在学唱中感受到了那茫茫冰冻的雪山、布满沼泽的草地和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夺泸定桥,向着革命的胜利勇往直前、前仆后继的场景,既掌握了诗歌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打造了高效课堂。教学五年级课文《将相和》时,教师根据内容编排情景剧,学生分组表演,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生动地还原和再现课文故事,增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升了学习效果。
  学科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打破了学科间长期存在的知识壁垒和认知盲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教师要树立课程整合观念,打破知识教学碎片化、学科课程孤立化的局面,帮助学生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实现“五育并举”。
  (作者单位:陕西省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