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融合课程丰富学生美育素养

□谭 倩

字数:1814 2023-07-23 版名:理论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人才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山大附中实验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艺术课程融合进行了探索,开设了新型体育融合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学习人文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自信心;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课程设计与构思
  新型体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核心素养,以体育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通过新型体育课程的实施,不断培养提升学生基本的体育艺术知识技能,以及对体育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使体育能力、艺术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得到整合融合发展。
  新型体育课程的目标包括:通过体育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发现生活中体育艺术的美之存在,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体育艺术带来的气质形象改善;把体育艺术与情感相融合,在团队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互助分享等优秀品质;在课程学习中增进对体育艺术作品感情的体会与理解,并在创编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借助体育艺术与文化,了解体育艺术的发展史,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文化影响并在创编中灵活运用;借助体育艺术与生理、运动科学,了解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等相关科学知识,熟练掌握科学的运动规律,在运动中获得健康。
  ◆课程内容与模块设计
  新型体育课程由理论模块、基础训练模块、技术模块和欣赏创编模块组成。理论模块是通过对体育艺术课程的认识,掌握相关的体育艺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基础训练模块是身体基本形态训练、柔韧力量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站、坐、蹲、行等姿态,发展身体素质;技术模块是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艺术体操、健美操等相关剧目的学习,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欣赏创编模块是经典剧目赏析,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作品以及创作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按照课程的设计思路和途径,在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将课程内容落实到实践,通过教学实践达到课程设计目标的过程。结合学校实际,为保障新型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内容设置与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对象从全体学生到个别专业学生。初一年级面向全体同学,每周一节,进行舞蹈、健美操的基本认识和基本动作的教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激发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在初二之前能够较为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体育艺术课程;初二年级体育课程的分项教学,面向部分同学开设,每周两节,进行小难度的舞蹈和柔韧练习,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发展协调性,为初三年级体育艺术生的培养作铺垫;初三年级艺术特长生训练,利用大课间等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分析招生学校的招生计划,结合本校特长生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练习方式方法。
  ◆关于实施效果的思考
  几年来的新型体育艺术课程探索中,根据学情开设了选修课、分项课、体育校本化课程,推出了体育大课间、舞蹈队等新的课程形式。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需求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课程目标。综合看来与以下几项因素相关。
  课程定位与课程实施效果密不可分。舞蹈队成立于2017年11月,学生选拔自不同的班级,训练时间为周四下午第四节和周天晚自习。舞蹈队的课程侧重于教授学生舞蹈学习方法,教学目标是让舞蹈队出来的学生都可以自编自导简单的剧目,在舞蹈队的学习训练中实施效果明显。
  内容设置的适当性和难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选修课开设中曾进行过瑜伽教学,由于瑜伽偏静,不适合活泼好动的中学生,后期换成了相对简单更具观赏性的流行舞蹈。在初二年级的体育分项教学中,体育舞蹈课作为新型课程很受学生喜爱,上学期的7门分项内容汇总,体育舞蹈是除羽毛球外选择人数最多的项目,但在后期人数出现了明显减少,后来了解到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压腿太疼、动作太难跟不上。下学期的分项教学中这一部分在专业基本功上降低难度,而且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流行舞蹈,效果比上学期好很多。
  美育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综合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审美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