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

□高 琼

字数:1473 2023-07-16 版名:教育理论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落实“双减”政策,精心设计作业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贯彻新课标精神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一些做法。
  一、生活类作业,落实数学教育的育人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出发点,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仅在学数学,而且还在用数学。
  如:在教学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时,学生认识了分数之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说一说,你自己先后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人数、全县人数……乃至全国人数的几分之几?思考:同样一个人,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这一问题触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他们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数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落实。
  二、动手实践类作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感悟数学真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之后,学生很容易把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混淆,这源于他们对周长和面积概念理解不透。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了一项“让学生走出教室,小组合作用一根6米长的绳子当篱笆,去围一块地准备种花,怎样设计种植面积最大”的实践活动。
  猜一猜:设计成什么图形面积最大?
  做一做:小组动手操作,看看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的图形面积最大?
  通过“猜一猜”,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做一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体验;“想一想”,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跨学科类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数学的学习应融入到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触须”向外延伸,从其他学科中汲取数学营养,进行学科文化濡化,又用之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与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技能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在设计作业方面,就要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如在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了“分饼”一课,我就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份作业:回家后尝试分饼情景,一展“小老师”的风范。请写一篇数学日记,记住这美妙的时刻。
  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第一次当‘老师’,我好兴奋,有几次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自信满满,把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区别给爸爸妈妈讲得清清楚楚,我感觉自己就是数学老师。”“今天没有发挥好,希望老师下次也布置这样的作业,到时候我要好好听课,这样就能当好‘小老师’。”
  学生在此类作业中不仅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和对知识充分掌握,在了解知识是如何获取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及时评价学生或调整教学策略。
  如:单元知识学习结束之后,我设计了一项数学与美术学科整合的作业,让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单元知识,制作单元数学小报。图文并茂的数学作业,往往比传统的数学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之,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多样化,并且把思考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课堂深度学习,提质减负,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陕西省淳化县方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