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 柳青是我的文学教父
□王刚
字数:1979
2023-07-12
版名:文化
路遥把柳青称为他的“文学教父”,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柳青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作家,是路遥在做人和创作上的可见可触、可亲可爱的楷模,更称得上是路遥的精神导师。他们都信奉现实主义文学,路遥对柳青的敬重便源自这种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路遥曾多次提到,在《平凡的世界》准备创作前,自己曾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七读《创业史》,每次阅读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创作的准备阶段阅读次数最多的书籍,由此可见路遥对柳青这位同乡前辈的极高致敬与义无反顾的追随。
路遥生前曾多次见过柳青。
1974年6月,柳青受邀到陕西省文化局在西安西大街的招待所召开的文学创作座谈会上讲话,这是路遥第一次见到柳青。此时的路遥已是延安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是路遥床头的必读书。路遥胞弟王天乐生前曾在《〈平凡的世界〉诞生记》中回忆:“我第一次向柳青坦白说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作家时,柳青拍了一下我的背说,娃娃,这是一个非常的选择,是好事,但你以后受罪呀!记住,这不是你的选择,而是上帝的安排。”
1977年10月31日,柳青出席陕西省文艺创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关于文艺创作的几点看法》的发言。路遥作为青年作者和《延河》的编辑,参加了本次创作会议,再一次见到柳青,并聆听了他对文艺创作的看法。就在这一年的7月,《陕西文艺》恢复《延河》刊名。其间,柳青在医院坚持修改、撰写《创业史》第二部(下卷),下卷已敲定将在1978年2月号的《延河》上连载,路遥作为《延河》年轻的小说编辑,和老编辑经常去医院看望柳青。路遥在《病危中的柳青》中写道:“在这些日子里,焦急地关心着作家健康的《延河》文学月刊社的编辑们,时不时听见他被抬进了抢救室;可他的《创业史》第二部的手稿还是一章又一章不断头地送到编辑部来了;字里行间,犹闻他一片喘息之声!这就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创造的奇迹啊!我们这些体格健壮的人又能做出些什么呢?”此时的路遥,作为同乡后辈的文学青年,作为《延河》杂志的一名编辑,在与晚年柳青最后的交往中,精神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柳青生前我接触过多次。《创业史》第二部在《延河》发表时,我还做过他的责任编辑。每次见他,他都海阔天空地给我讲许多独到的见解。我细心地研究过他的著作、他的言论和他本人的一举一动。他帮助我提升了一个作家所必备的精神素质。”
其间,路遥与柳青有过一次重要的对话,路遥又将这番对话转述给了王天乐(《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你一个陕北人,为什么把创作放在了关中平原?”路遥问道。“这个原因非常复杂,这辈子也许写不成陕北了,这个担子你应挑起来。对陕北要写几部大书,是前人没有写过的书。”柳青说,“从黄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够了,这么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人自己写出两三部陕北题材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代的。”
1978年春,《延河》编辑部召开了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与路遥一同参加座谈会的王蓬记录:柳青因病住院,路遥去柳青病房录下柳青对陕西青年作者的录音教诲。在省作协小会议室播放……小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却悄无人声,都安静地听着柳青那浓重的陕北口音讲述的文学真谛。根据这次录音内容,1978年《延河》第5期以《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为题发表了柳青这次特殊的讲话。在路遥看来,柳青完全有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骄傲的理由:“在我们已有的文学基础上,他自己新建筑起来的艺术之塔似乎要比他同时代任何人的建筑要宏大和独特一些。”
打开小说《人生》,第一眼便可看见柳青在《创业史》中议论人生的两节话。路遥说柳青对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出,《平凡的世界》在构思、表述上,是《创业史》的“延续”,也是对柳青精神的坚守和继承。可见,柳青的文学经验对路遥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路遥曾坦言:“比之某些著作浩繁的作家来说,柳青留给我们的作品也许不够多。可是,如果拿一两金银和一斤铜铁相比,其价值又怎样呢?”他用自己的行动继承了柳青的文学传统,也刷新了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度。在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他面临的是生命危机与完成作品之间的艰难选择,如果停笔调养,可能像柳青一样会留下一部残缺的《创业史》而死不瞑目;如果选择继续完成创作,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路遥最后选择了继续完成创作,在关键的时刻,他冲到了终点。他比柳青幸运的是他可以作出选择,避免了柳青的悲剧,但却也留下了无限的悲怆与遗憾。
1983年4月9日,路遥在上海写下了《柳青的遗产》,文末有这样一句话:“他一生辛劳创造的财富,对于今天的人们和以后的人们都是极其宝贵的。作为晚辈,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他的馈赠。”当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路遥专程去长安柳青墓祭拜,这是路遥在向他的“文学教父”柳青汇报自己的文学成果。
生前为楷模,逝后是丰碑——从某种程度上说,柳青和路遥都做到了这一点。
路遥生前曾多次见过柳青。
1974年6月,柳青受邀到陕西省文化局在西安西大街的招待所召开的文学创作座谈会上讲话,这是路遥第一次见到柳青。此时的路遥已是延安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是路遥床头的必读书。路遥胞弟王天乐生前曾在《〈平凡的世界〉诞生记》中回忆:“我第一次向柳青坦白说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作家时,柳青拍了一下我的背说,娃娃,这是一个非常的选择,是好事,但你以后受罪呀!记住,这不是你的选择,而是上帝的安排。”
1977年10月31日,柳青出席陕西省文艺创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关于文艺创作的几点看法》的发言。路遥作为青年作者和《延河》的编辑,参加了本次创作会议,再一次见到柳青,并聆听了他对文艺创作的看法。就在这一年的7月,《陕西文艺》恢复《延河》刊名。其间,柳青在医院坚持修改、撰写《创业史》第二部(下卷),下卷已敲定将在1978年2月号的《延河》上连载,路遥作为《延河》年轻的小说编辑,和老编辑经常去医院看望柳青。路遥在《病危中的柳青》中写道:“在这些日子里,焦急地关心着作家健康的《延河》文学月刊社的编辑们,时不时听见他被抬进了抢救室;可他的《创业史》第二部的手稿还是一章又一章不断头地送到编辑部来了;字里行间,犹闻他一片喘息之声!这就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创造的奇迹啊!我们这些体格健壮的人又能做出些什么呢?”此时的路遥,作为同乡后辈的文学青年,作为《延河》杂志的一名编辑,在与晚年柳青最后的交往中,精神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柳青生前我接触过多次。《创业史》第二部在《延河》发表时,我还做过他的责任编辑。每次见他,他都海阔天空地给我讲许多独到的见解。我细心地研究过他的著作、他的言论和他本人的一举一动。他帮助我提升了一个作家所必备的精神素质。”
其间,路遥与柳青有过一次重要的对话,路遥又将这番对话转述给了王天乐(《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你一个陕北人,为什么把创作放在了关中平原?”路遥问道。“这个原因非常复杂,这辈子也许写不成陕北了,这个担子你应挑起来。对陕北要写几部大书,是前人没有写过的书。”柳青说,“从黄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够了,这么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人自己写出两三部陕北题材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代的。”
1978年春,《延河》编辑部召开了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与路遥一同参加座谈会的王蓬记录:柳青因病住院,路遥去柳青病房录下柳青对陕西青年作者的录音教诲。在省作协小会议室播放……小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却悄无人声,都安静地听着柳青那浓重的陕北口音讲述的文学真谛。根据这次录音内容,1978年《延河》第5期以《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为题发表了柳青这次特殊的讲话。在路遥看来,柳青完全有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骄傲的理由:“在我们已有的文学基础上,他自己新建筑起来的艺术之塔似乎要比他同时代任何人的建筑要宏大和独特一些。”
打开小说《人生》,第一眼便可看见柳青在《创业史》中议论人生的两节话。路遥说柳青对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出,《平凡的世界》在构思、表述上,是《创业史》的“延续”,也是对柳青精神的坚守和继承。可见,柳青的文学经验对路遥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路遥曾坦言:“比之某些著作浩繁的作家来说,柳青留给我们的作品也许不够多。可是,如果拿一两金银和一斤铜铁相比,其价值又怎样呢?”他用自己的行动继承了柳青的文学传统,也刷新了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度。在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他面临的是生命危机与完成作品之间的艰难选择,如果停笔调养,可能像柳青一样会留下一部残缺的《创业史》而死不瞑目;如果选择继续完成创作,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路遥最后选择了继续完成创作,在关键的时刻,他冲到了终点。他比柳青幸运的是他可以作出选择,避免了柳青的悲剧,但却也留下了无限的悲怆与遗憾。
1983年4月9日,路遥在上海写下了《柳青的遗产》,文末有这样一句话:“他一生辛劳创造的财富,对于今天的人们和以后的人们都是极其宝贵的。作为晚辈,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他的馈赠。”当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路遥专程去长安柳青墓祭拜,这是路遥在向他的“文学教父”柳青汇报自己的文学成果。
生前为楷模,逝后是丰碑——从某种程度上说,柳青和路遥都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