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笔之先,意高文自胜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作文立意角度浅析

字数:1721 2023-07-09 版名:知行
  □张 宏
  高考作文从来不只是一篇作文,随着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它便成了一段时期备受关注的“全民话题”之一;高考作文说到底也还是一篇作文,需要考虑素养立意,需要凸显学科属性,需要遵循写作规律。
  2023年高考乙卷作文命题,是较好的命题之一,好在指向立德树人,践行课标精神,彰显学科素养。
  写好一篇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行文,哪个环节都很重要,正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今年的高考作文,对全体考生,可谓亲近、友好。好作文,就是能让写作者“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本文着重就两则材料的立意角度,试作浅析,以求带给大家些许启发。笔者认为,这两则材料至少蕴含了五个立意角度,现一一细言之。
   立意角度一:立己立人,达己达人
  这个角度立意,属于大众立意。习近平总书记在材料一中明确强调“损人并不能利己”。这个道理,广泛适用于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的相处之道。同样,适合于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广而言之,还适用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别人的地狱,从不是我们的天堂。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乌克兰人民的眼泪,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泪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类的命运,从来都是休戚与共,是“多米诺骨牌”,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唇亡齿寒。
  立意角度二:生命境界三部曲——小我、大我、无我
  这个角度立意,恐属人所少见。“我将我无,不负人民”。学生同时很容易想到人民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也写到的“生命境界三部曲”:活出小我,活成大我,活到无我。“秋风破屋,凄惨处境”的杜甫,是“小我杜甫,一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是“大我杜甫,士人杜甫”,无恒产而有恒心;“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是“无我杜甫,圣人杜甫”。我们不难发现:读书旨在明理成人,成圣成贤,成为一个“大写的士人”,而非成为一味为稻粱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立意角度三:同则不继,美美与共
  这个角度立意,属于较高立意。世界上倘若只有一种花,世界必然是单调的,甚或是死寂的、了无生机的。百花齐放才是春。百花者不是“百朵花”,而是“百种花”。春天不止有一种色彩,万紫千红春满园。正如,参差百态才是幸福之源。生命,同样渴望更多可能的拓展。事物的发展,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矛盾之中。若只剩一种花朵,则会联系渐少,矛盾渐无,走向末路。同则不继。世界本就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亦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则就是保护生态平衡。同时,也是从根本上保障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生态条件。
  立意角度四:从“百花齐放”到“百家争鸣”
  这个立意角度,属更高立意。“百花齐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文化思想繁荣的“双百”方针。文化思想,不可定于“一尊”。于右任先生在《悼汉武帝陵》一诗中曾这样写道:“绝大经纶绝大才,功过非在戍轮台。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于先生认为汉武帝最大的错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种下了思想独裁、不能创新的祸根。文化的繁荣在于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思想家的催生,呼吁更多的“陈寅恪们,先生归来!”文化的繁荣,更在于思想之间的对话、碰撞、互哺。
  立意角度五:“百花齐放”更需捍卫“一枝独秀”
  这个立意角度,属于较深立意。东西方文化的一个较大区别,在于中国文化重集体,西方文化重个体。中国文化常被错误地解读为“枪打出头鸟,不为天下先”。所以,导致那些强调突出“个体优秀”的声音,在我们的文化惯性里,都会被大家认为是“不合时宜”。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百鸟唧唧,不如虎啸一声。伟大的时代,当尊重与捍卫每一个个体独立自主发展的权利,更希望每个独特的个体人尽其才,物尽其力。没有个体的出彩与出众,很难想象整体抑或国家的强大与富强。只有“每一朵花更好地独放独秀”,才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春光满园”。
  以上各种角度,本质上,多有联系,但也各有侧重。笔者拿来与君交流,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
  写作者,我手写我心也。见人所共见,是共识;见人所少见,是见识;见人所难见,是卓识。写作,是思想的交流与互鉴;写作不是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或别人思想声音的应声虫。
  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我们也需要共识,但更需要独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