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龚艳丽

字数:1558 2023-07-09 版名:教育理论
  自信心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不屈从容的品质。在幼儿阶段,教师面临孩子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心理发展尚未健全等诸多问题。而且目前,很多父母工作忙,加上家长都很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容易忽视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发展,这使得幼儿自信心普遍不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幼儿教育,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主要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引导其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响幼儿自信心养成的不良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及校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首先,很多家长缺乏正确的育儿教育知识。幼儿好奇心较强,因此会提出各种问题,家长在给出幼儿答案时也是进行幼儿教育的关键时机,但是很多家长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缺乏耐心的态度,甚至采用严厉的语气阻止幼儿的进一步提问,这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导致幼儿在与他人沟通时缺乏自信心,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养成。其次,很多家长对幼儿溺爱。如很多家长怕幼儿受伤、摔倒,而阻止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导致幼儿在面临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时总是选择求助家长、教师,缺乏自主能力,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养成。
  (二)校园因素
  校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同样非常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幼儿自信心养成产生影响。在幼儿园内,幼儿完成一件事后心理上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但是很多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较差,很多事情并不能完美地完成,这时如果教师采用严厉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要求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自信心,产生胆怯的心理。
  二、幼儿教育中幼儿的自信心培养策略
  (一)转变幼儿教育理念,培养幼儿自信心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性格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幼儿教育理念,提高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视。
  例如,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幼儿教育理念,多鼓励、赞扬,少批评、责备,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人想法,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当有些幼儿表现出缺乏自信时,教师需要给予重点关注,积极引导,可以给幼儿设立一些简单的任务,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建立和谐平等的环境,在开展幼儿活动时,需要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基本条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融入更多的幼儿发展理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幼儿的自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需要积极引导幼儿创编小故事,以此培养幼儿开展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尊重幼儿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活动时,需要以幼儿的喜好作为主题,充分重视幼儿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幼儿的兴趣作为活动及教学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例如,很多幼儿喜欢动画、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对幼儿喜欢的动画及故事展开调查,创设“动画展览”“故事演讲”等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描述动画人物、故事主角形象和性格,以幼儿的兴趣作为导向,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讲出自己的想法,做到畅所欲言,提高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自信心。
  (三)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实际具体情况,在设计幼儿活动及教学内容时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分层设计难度,尽可能地让每位幼儿参与到教学及活动中,并成功回答出教师的问题,从而让幼儿获得成就感,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养成。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针对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要求这些幼儿的作品更加精致;而对于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放松要求,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在某个方面进行鼓励和肯定,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养成。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