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村板梁
□梁瑞郴
字数:1601
2023-07-05
版名:文苑
过了七层古塔,远远就望见那片村落。村头古槐虬枝逸出,积满的青苔诉说久远的岁月。小河蜿蜒流水,油光的青石板桥,不知深藏多少故事。从茶马古道始,马蹄声便不绝于耳,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将一时的繁盛送进了这个村庄。
今天你穿行于村庄纵横交错的村巷,仍可见当年留下的遗迹。客栈、银号、镖局、邮政……昔日的繁华依稀可见。
我六十多年前第一次踏进这个村庄,是姑妈用背驮进来的。
第一眼看到的是村前一口又一口的泉井,汩汩滚涌的泉水,如银淌流;节奏分明的捣衣声,似如乡村的晨曲,槌出了村庄的勃勃生机。
那是一个夏日的早晨,我从姑妈的背上挣脱下来,光着脚丫,站在泉井边,泉水的甜味好像沁进心田,有一种莫名的快感。
我用一种惊奇的眼光,打量连绵起伏、屋舍整然的这个好大的村庄。村庄由南向北,几乎看不到尽头。纵深由低向高,次第展开,飞檐画栋,翩翩欲飞。后山不高,但它涌起的绿浪,浓荫如盖,将整个村庄装扮得如青春少年。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早晨,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村庄。
此后,我多次往返于这个村庄。它永远像一座迷宫,给孩提的我无尽的好奇,捉迷藏成了我们不厌的游戏;姑妈绝佳的厨艺,成了味蕾永远的诱惑;清凉的泉水,成了我夏日欢快的世界;金陵乡的乡音,成了我一生的记忆。
它既是泉村,也是巨村。在我的印象中,它是湘南,乃至湖湘最大的村落,且一族一姓,在牢固的宗族制度掌控中,形成了一整套乡规民约的礼教。
数十年后,当我一次又一次穿行于逼仄的村巷,聆听许许多多乡村的秘闻故事,抚摸那些苍老窗棂,啜饮一掬又一掬沁甜的井泉时,总感叹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维系着这个古老而庞大的村庄,这种无形的力量,莫不就是神秘的宗法之绳,捆绑着人们的手脚,从而达到某种平衡?
的确,在这个古老村庄的游走中,目之所及,无论是门当还是窗棂,无论是厅堂还是天井,四梁八柱,都严格遵守古制,每一个符号,都表现出等级地位身份,而那些繁文缛节,那些充满仪式感的举措,都无形中让你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循规蹈矩,沿着这条规定的道路前行。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法未免全是糟粕。这个古老而巨大的村落,有多少跌宕起伏的人生,有多少变幻莫测的世相,人世间那一坛坛酸甜苦辣的老酒味道,它都有!
我们在曲曲折折的村巷中行进,有人问我,这个村庄几乎一律是青砖黛瓦、白墙飞檐,为什么难得一见旧时乡村那种一边是高墙大屋、一边是低矮茅屋的景象?
游走,观赏,考量,思索,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泉村板梁如此,湘南古村落的景象几乎都具有这共同的特点,那些徽派特征的建筑,各家各户除了体量的不同外,其身份等级都只是严格地用某些象征性的符号暗示,这种暗示,不排除某种等级威严,但它是含蓄的,非挑衅性的,还夹杂某些温和。
在黄克诚大将故居的下青村,在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吴山古村,在极具湘南民居风貌的小埠古村,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大湾村,在充满古今传奇的沙洲村,在极具厚重宗祠文化的金山村,湘南民居一个共同的特点:自然与人居的相谐,族人命运相生的共存,独乐与众乐的共声。这种古老的理念,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善良的生存之道。
村头,卖凉粉的刘大爷爽朗的笑声又一次响起,在这个夏日的中午,他的凉粉的确“冰清玉洁”,在泉水的助力下,脆滑鲜嫩,爽口开胃。一个古老村庄的今天,从笑声中是可以读出幸福味道的。我一面夸赞刘大爷的凉粉,一面分辨他笑声的真诚。
我又一次仰望高台上的“望夫楼”,昔日的思念、盼望,都写满在这座翩翩欲飞的小楼上,这的确是一片多情的土地。
六百多年的时间,刘姓的祖先凭一己之力,开枝散叶,至今已繁衍九万多子孙。如果你今天站在“望夫楼”,遥望远方,望眼欲穿的绝不是风一程、雨一程的归夫,而是目送这个古村山一程、水一程奋斗者的身影。
那永不枯竭的泉井,将是它青春生命的源泉!
一辆高速列车呼啸而过,将这个时代的颜色涂满了古村的天空……
作者简介
梁瑞郴,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湖南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协书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今天你穿行于村庄纵横交错的村巷,仍可见当年留下的遗迹。客栈、银号、镖局、邮政……昔日的繁华依稀可见。
我六十多年前第一次踏进这个村庄,是姑妈用背驮进来的。
第一眼看到的是村前一口又一口的泉井,汩汩滚涌的泉水,如银淌流;节奏分明的捣衣声,似如乡村的晨曲,槌出了村庄的勃勃生机。
那是一个夏日的早晨,我从姑妈的背上挣脱下来,光着脚丫,站在泉井边,泉水的甜味好像沁进心田,有一种莫名的快感。
我用一种惊奇的眼光,打量连绵起伏、屋舍整然的这个好大的村庄。村庄由南向北,几乎看不到尽头。纵深由低向高,次第展开,飞檐画栋,翩翩欲飞。后山不高,但它涌起的绿浪,浓荫如盖,将整个村庄装扮得如青春少年。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早晨,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村庄。
此后,我多次往返于这个村庄。它永远像一座迷宫,给孩提的我无尽的好奇,捉迷藏成了我们不厌的游戏;姑妈绝佳的厨艺,成了味蕾永远的诱惑;清凉的泉水,成了我夏日欢快的世界;金陵乡的乡音,成了我一生的记忆。
它既是泉村,也是巨村。在我的印象中,它是湘南,乃至湖湘最大的村落,且一族一姓,在牢固的宗族制度掌控中,形成了一整套乡规民约的礼教。
数十年后,当我一次又一次穿行于逼仄的村巷,聆听许许多多乡村的秘闻故事,抚摸那些苍老窗棂,啜饮一掬又一掬沁甜的井泉时,总感叹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维系着这个古老而庞大的村庄,这种无形的力量,莫不就是神秘的宗法之绳,捆绑着人们的手脚,从而达到某种平衡?
的确,在这个古老村庄的游走中,目之所及,无论是门当还是窗棂,无论是厅堂还是天井,四梁八柱,都严格遵守古制,每一个符号,都表现出等级地位身份,而那些繁文缛节,那些充满仪式感的举措,都无形中让你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循规蹈矩,沿着这条规定的道路前行。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法未免全是糟粕。这个古老而巨大的村落,有多少跌宕起伏的人生,有多少变幻莫测的世相,人世间那一坛坛酸甜苦辣的老酒味道,它都有!
我们在曲曲折折的村巷中行进,有人问我,这个村庄几乎一律是青砖黛瓦、白墙飞檐,为什么难得一见旧时乡村那种一边是高墙大屋、一边是低矮茅屋的景象?
游走,观赏,考量,思索,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泉村板梁如此,湘南古村落的景象几乎都具有这共同的特点,那些徽派特征的建筑,各家各户除了体量的不同外,其身份等级都只是严格地用某些象征性的符号暗示,这种暗示,不排除某种等级威严,但它是含蓄的,非挑衅性的,还夹杂某些温和。
在黄克诚大将故居的下青村,在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吴山古村,在极具湘南民居风貌的小埠古村,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大湾村,在充满古今传奇的沙洲村,在极具厚重宗祠文化的金山村,湘南民居一个共同的特点:自然与人居的相谐,族人命运相生的共存,独乐与众乐的共声。这种古老的理念,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善良的生存之道。
村头,卖凉粉的刘大爷爽朗的笑声又一次响起,在这个夏日的中午,他的凉粉的确“冰清玉洁”,在泉水的助力下,脆滑鲜嫩,爽口开胃。一个古老村庄的今天,从笑声中是可以读出幸福味道的。我一面夸赞刘大爷的凉粉,一面分辨他笑声的真诚。
我又一次仰望高台上的“望夫楼”,昔日的思念、盼望,都写满在这座翩翩欲飞的小楼上,这的确是一片多情的土地。
六百多年的时间,刘姓的祖先凭一己之力,开枝散叶,至今已繁衍九万多子孙。如果你今天站在“望夫楼”,遥望远方,望眼欲穿的绝不是风一程、雨一程的归夫,而是目送这个古村山一程、水一程奋斗者的身影。
那永不枯竭的泉井,将是它青春生命的源泉!
一辆高速列车呼啸而过,将这个时代的颜色涂满了古村的天空……
作者简介
梁瑞郴,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湖南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协书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