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课标Ⅰ卷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教学反思

□申承钰

字数:1825 2023-07-02 版名:知行
  2023年新课标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紧贴时代脉搏,紧扣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创新性。试题高度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体现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兼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题目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学科知识,更要求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内化为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将文本所呈现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转化。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语文试卷中阅读量较大的一道题,由于选段多来源于论著,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很多学生阅读困难。如果不能高效获取信息、简明扼要作答,就会流失很多时间,影响整场考试的答题速度。面对高考首场考试的第一大项,考生如果不能迅速理出做题头绪,很容易影响答题心态以及接下来的发挥。论述类文本阅读能明显拉开学生的答题速度,学生阅读能力之高下显而易见,把握这类题型特点的考生,往往能在语文考试中占领先机。如何在日常备考以及高考实战中最大程度提高答题效率,是很多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阅读能力,能在快速检索中,整理出文章的核心观点及行文思路,从而精准作答。针对该题型上述这些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答题策略。
  首先是注重文本相关信息的整合。学生应当浏览全文,归纳重要信息,圈画出总结性的语段,尤其要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高考命题时,常会将原文删繁就简,将文本内容进行重组,没有原文表达那样清晰明了,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分类和归纳。很多学生在对文本信息的性质进行归纳时感到困难,其实文本中有相关提示。只有将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才能准确找到答题突破口。
  其次是注重选项说法的思辨性。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选项很多呈现出思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社会现象本身具有多面性,在进行阐释时必须要用较为严谨的语言;另一方面,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选段大多来自论著,呈现出某些学者的观点,而综观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这些选段并不能呈现出相关问题的研究全貌,即使是节选某个学者的重要论著,也并不能保证完整呈现该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最后是注重题肢所呈现的逻辑。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逻辑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到明显的逻辑关系,判断出选项的正误;另一种是从原文中不能找到明显的逻辑关系,而选项呈现出一定的推断性、外延性。后者,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做题难度。想要作出理性判断,除了考虑选项中是否出现“可能”“或许”之类表推断的词语,还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精准概括,把握语言背后的旨意,可适当结合选段出处。
  上述着重讨论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策略,学生如果想要真正具备考题所要求的阅读能力,还须进行广博而深刻的阅读,考生如果拥有庞大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学理思维,就可以更加充分把握这类题型。2023年新高考全国一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紧扣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辨识媒介信息》,其中,《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与《后真相时代》有许多相通点。辨析信息真伪的能力应当是学生一生必备的素养,它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紧密关联,是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展现。
  辨析信息真伪不应限于特定文本的阅读,而应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始终,甚至是全部学习生活。师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适当阅读一些论著。除了《乡土中国》,教师可让学生适当阅读一些论著的选段,比如钱钟书先生的《七缀集》《谈艺录》《管锥编》等,要求其在短时间内快速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行文思路,这样学生就能把握住这类文本的行文特点,提高把握文章核心关键内容、有效整合并转化信息的能力,而且能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语文学习的深度,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二是注重语文课堂的思辨性。思辨性是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课应有的特征,语文学习需要运用大量的类比思维,而缜密的逻辑能让人避免陷入类比思维的误区。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所授内容缺乏系统的整合和深度反思,容易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和单一化,看问题变得片面和肤浅,无法形成系统有机的知识谱系,更无法触类旁通,进行灵活自如的迁移。三是语文教学应当尝试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群文阅读、比较阅读,以提高学生进行反思性阅读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运用所学技能,拥有更加完善灵活的思维。四是帮助学生完善基本的篇章学知识,了解文章基本的谋篇布局,指导学生如何快速检索文献,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可以规范学生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