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美劳综合育人的三个着力点

□陈险平柯苏云吴学书

字数:1373 2023-07-02 版名:理论
  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对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审美人文素养、劳动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中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学校做好体美劳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如何在抓实“五育并举”的同时,推动体美劳协调融合育人功能,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三个着力点。
   整合资源配置,科学谋划布局
  优质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场地设施,一定规模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学校进行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建设的基础。因此,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体美劳教育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学校应重视基础保障,统筹社会各方资源。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力度培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补足师资“短板”。其次,聘请各行各业的精英进入校园“传经送宝”。如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勇于担当的企业家、品德高尚的劳模工匠。请他们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地方,要用好用足“银龄计划”,特别注重返聘有体育、美术、劳动教育特长的退休教师,发挥他们的特长。第三,要用好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馆、儿童活动中心、劳动实践基地等,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提供充足的条件保障和广阔的实践天地。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课程模式
  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将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特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项目纳入地方课程。让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中积淀教育力量,追随睿智的思想光芒。同时,学校要制订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的培养计划,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课程范畴与维度,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引导学生从小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开阔视野、开发智力、愉悦心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守护学生的精神家园。
  推进协调发展,促进互动融合
  事实上,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三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体育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与运动美、劳动美相关的知识,增进他们对于身体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引领他们在运动中、劳动中以美健体,给生命打下阳光健康的底色,为学生幸福成长赋能。学校美育课程设置可以充分融入体育、劳动教育类艺术作品的内容,如观赏表现体育精神的运动项目(体操运动、冰上运动、田径运动、水上运动、球类运动)等,在文艺节目编排与音乐艺术欣赏中结合体育、劳动的动作,使学生对于身体美、运动美、劳动美有更艺术化的感悟。在劳动教育教学中,教师紧密围绕“劳动创造幸福”“劳动与艺术”“劳动与体育”等主题展开教学设计。让劳动与体育、美育建立自觉、自然和有机的联系。
  总之,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体美劳教育对培养学生完善和健全的人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强化体美劳的德育功能,深度挖掘体美劳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推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互鉴共进,深度融合,相互协调,并发挥兼容并蓄、同心同向的作用。要增加体美劳教育互动的深度、广度,汇聚健康育人合力,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滋养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在坚持“五育并举”的同时,让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历程,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