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内部治理的思考与实践

□邵志豪 解庆福

字数:2431 2023-07-02 版名: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有利于人人成才的教育治理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可见,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党和国家着力推动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学校内部治理是教育治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一线学校的实现程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党和国家希望通过扩大办学自主权创造一个更有活力的教育生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这种活力,加大学校内部改革力度,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成为广大一线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学校内部治理的概念与语境
  当前教育界对学校内部治理的理论话语和分析框架的研究,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因此,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内部治理的概念与语境。
  什么是学校内部治理。学校内部治理的概念可概括为: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教育治理、学校治理释放的办学活力,通过运行机制、教师发展模式、课程资源配置模式等育人关键环节和要素的创新,高质量达成学校育人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
  学校内部治理的语境。在中国语境、时代语境和学校语境下,我们可以将学校内部治理理解为:在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在一所学校内部的表达形式。
  学校内部治理的逻辑与模式
  通过对学校内部治理概念和语境的界定,学校内部治理话语体系和分析框架得以确立,这就为学校内部治理确立了目标、限定了权责。那么,接下来应该思考的核心问题就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方法论问题,即学校怎么治理才能趋近或达到这种治理状态。这就涉及学校内部治理顶层设计的建构逻辑和实施模式两个重要问题。
  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建构逻辑。建构逻辑是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整体思路。上述学校内部治理的概念和语境分析,实际上已经暗含了建构逻辑的两个维度。一种是基于学校内部治理语境的纵向维度,即按照基于传统、符合现实、面向未来的基本逻辑建构学校内部治理的话语体系和分析框架。另一种是基于学校内部治理构成要素的横向维度,即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建立学校内部治理的实践体系。推动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教师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等育人关键环节和要素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立体模式。治理模式是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实施规划。根据上述学校内部治理逻辑,一所学校治理模式的建立至少要完成两个步骤:第一步,从学校内部治理语境的纵向维度出发,建立学校治理模式的话语体系和分析框架;第二步,从学校内部治理构成要素的横向维度出发,运用学校构建的话语体系和分析框架,建立学校内部治理的实践体系。
  学校内部治理立体模式的实践路径
  基于学校内部治理话语体系和分析框架确立治理模式以后,就可以根据治理模式的不同维度有计划地进行实践路径探索。不同维度的实现遵循治理价值、治理过程、治理效能的基本规律。具体而言,就是根据何种新的认识,采用何种方法,达成何种效果。
  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凝练实践路径的治理价值。治理价值是学校内部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推进各个治理维度改革的信念、理念与价值观,直接决定着学校内部治理的方向和目标。倡导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就是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所学校内部治理实践路径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对学校运行制度、教师发展机制、课程供给机制改革与创新规定了崭新的治理价值。首先,将“依法治校”确立为建立学校运行制度的治理价值。其次,将“自觉创新”确立为教师发展机制创新与改革的治理价值。最后,将“公平发展”确立为课程供给体系改革的治理价值。
  以“依法治校”为价值,建立规范的学校运行制度。依法治校是各级各类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式,学校的办学、管理、教育教学都必须符合法治的要求。依法治校的基础是有法可依。因此,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学校内部治理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关键。学校章程是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基本准则,依法治校要求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系统完善和建设现代学校内控制度,最终形成规范、高效的学校运行秩序。
  学校章程是微观学校治理价值和宏观教育改革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学校治理主体意愿的汇聚。具体应该包括学校的学校精神、办学指导思想、发展定位、治校方略、校风、学风、教风等内容。学校章程是方向性的,要想转化为运行秩序,还需要更加细致、具体、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为支撑。整个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坚持民主决策原则,学校管理层面的制度和财务管理层面的制度由教代会审定,业务管理层面的制度由专家学术委员会审定。在制度制定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立足教育实际创新的原则进行制度管理。
  以“自觉创新”为价值,建立高效的教师发展机制。教师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基于自觉的学术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发展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指向教师主体意识的激发,让教师能够主动寻求自我实现。这就需要以“自觉、创新”为起点,从教师发展方向、保障制度、发展规划方案和发展成果评价方案四个方面对教师发展机制进行系统打造。
  以“发展公平”为价值,建立丰富的课程供给体系。学生的发展包括“成人”的全面发展内容和“成才”的个性发展内容两个部分,这就决定了面向现代化学校内部治理的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实现课程基础性和个性化全面融合,建立起能够满足全面和个性发展两种需求的课程体系。具体核心应该体现两个方面。第一,课程建设要以人的发展为起点,要目中有人,课程结构要有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第二,教学要实现知识、能力与生活的对话,体现建构性、生成性、过程性、交往性和情境性的特征。
  在面向全面发展的课程供给方面,建立健全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在面向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供给方面,专门为在各个领域具有较高潜质的学生设立专项课程。采取改变时长、捆绑运行、模块选修、单元走班的弹性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营造良好的课程环境。
  (据《中国教育学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