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到红河,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山海情

□通讯员朱宏伟刘书芳

字数:1765 2023-06-28 版名:视点

  研支团成员与学生共同收获成长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从西安到红河,跨越数千里的山海情谊,鼓舞着每一届研支团成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他们将志愿精神的种子播撒在了这里,将涓滴之力汇聚成青春活力,助推红河发展,续写了山海情缘。
  一封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感谢信,跨越1700多公里,带着浓浓的情谊来到我们面前。它的背后是陕西师范大学20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连续4年薪火相传的青春故事。
  彩云之南,心的方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距离西安有1700多公里。2019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正式成为陕西师范大学五个支教地之一,共青团红河州委和学校也开始建立起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
  2019年8月,魏樊樊等五名同学成为陕西师范大学第一批前往红河州支教的研支团成员,这也正式拉开了该校在红河州支教工作的序幕。随后的四年时间里,第21至24届共四届研支团、20名师大学子在红河州团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关爱下,怀揣教育理想,践行“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奔赴基层一线,扎根三尺讲台,用奋斗书写了属于他们的青春风采。
  点滴用心,相伴成长
  从西安出发,一路南下,直达昆明,再到服务地元阳县第一中学和元阳高级中学,这是一届届陕西师范大学研支团元阳分队的志愿者们走过的路。填表签到、审核材料、签署协议、领取服装,他们完成报到流程后,便加入了云南省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志愿者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学习理论知识,坚定教育报国理想信念。“在奔赴支教地之前,我们在学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教师教育技能专项培训,但我深知,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样的岗前培训是及时有益的补充。”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元阳分队成员吴胤霖说。
  “‘孙老师’,这个称呼代表着沉甸甸的责任。”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元阳分队成员孙丽婷仍记得刚上讲台时的“初体验”。课前认真备课,上课讲授知识,课后解决问题……这些从前作为学生时看到的教师日常,现在都需要她一分一秒、一点一滴用行动去学习和展现。研支团的成员深入了解学情、伏案备课、听课教研,不断钻研和改进教学方法,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们的成绩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希望在孩子们心里种一颗小小的种子,让他们对群山外的广阔世界产生向往,并让这些小小的种子在未来发芽。”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元阳分队成员乔晓伟主要负责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支教期间,他积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学生们分享他的大学故事,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中秋辩论赛、主题团日活动、特色班会、英语角、英语话剧、手工艺品制作……研支团志愿者们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
  付出总有收获,魏樊樊所带的政治学科成绩在学校当年期末考试中单科排名第一,魏樊樊、黄磊荣获“元阳高级中学优秀教师”,李伟、郭思霏、谭旭岚三人荣获“元阳县第一中学优秀教师”,魏樊樊、黄磊、李伟、谭旭岚、郭思霏五人荣获“元阳县优秀志愿者”,李伟荣获“元阳县第一中学优秀裁判员”。
  山河新篇,未来已来
  这封来自红河的感谢信,是对4年间20名陕西师范大学研支团志愿者们的认可。他们注重教学相长,与孩子们互相鼓励,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努力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他们注重因材施教,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沟通方式;他们用自己的青春靓度、青春态度展示着志愿服务精神和“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用奋斗描绘最靓丽的青春底色;他们以勤恳敬业的工作态度、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成为闪亮的“师大名片”,赢得了服务地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像这20位研支团成员一样,自199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组建研究生支教团以来,陕西师范大学共有304名学子在“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的感召下,怀揣着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前往云南、青海、宁夏、山西、甘肃、重庆、陕西等地开展支教工作。24年来,他们投身祖国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在支教的岗位上播撒知识火种,燃起希望曙光。
  如今,陕西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蓄势待发,他们正围绕提升理论素养、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学技能、熟悉管理规定、了解服务地风土人情等方面,通过学校青马工程、朋辈座谈、“周三读书会”“星期四课堂”等一系列培养活动努力提升本领,为接过支教工作的接力棒努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