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未成年人“道具化”现象

□天 歌

字数:889 2023-06-28 版名:声音
  6月18日,有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质疑四川遂宁某幼儿园老师所拍视频在教育导向上有问题——让班上女孩集体问男孩是否有房有车有钱。(6月20日《华商报》)

  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公布以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反对者认为教授孩子拍摄这样的短视频,向孩子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也有网友认为,这不过是老师拍摄的一个段子作品,纯粹就是为了好玩、搞笑,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幼儿园的孩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拍拍短视频,当做一种活跃气氛的手段,无可厚非,但是当段子的内容涉嫌误导孩子,对孩子价值观和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为之。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件事还暴露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短视频时代,未成年人的“道具化”现象。经常浏览短视频的人会看到,一些幼儿园的老师,甚至是小学的老师,经常会利用课间拍摄孩子各种言行举止的短视频,或者是老师和孩子互动的短视频。在这些短视频当中,有些是体现孩子的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有些是展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但是也有一些短视频,则只是把孩子当成了大人的一种道具。
  就像上述新闻中,女孩子集体问男孩子有车吗?有房吗?有钱吗?而男孩子的统一回答是“我爸有”。这显然不是大多数的幼儿园孩子可以理解的问题和答案,孩子们不过是照着老师给的问题和答案在背台词,那么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就是把孩子们当成了自己拍摄段子短视频的道具,但是无形之中,却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实际上,短视频平台上这样的现象极为常见,比如有幼儿园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跳很成人化的舞蹈,老师身着可以凸显曼妙身姿的服装,孩子们则在一边笨拙地比划着,镜头主要对准的也是老师而不是孩子。这时候的孩子,不过是展现老师跳舞的一个背景板,一个“道具”。虽然看似无伤大雅,但是却被很多网友指责这是在利用孩子。
  对此,一些小学、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禁止老师利用不懂事的孩子拍摄一些三观不正、价值观错乱的“有毒”短视频。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也要加强对这类短视频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力度,与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一起,避免未成年人“道具化”现象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