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心理健康教师“专人不专用”难题须多措并举

□王必闩

字数:1186 2023-06-28 版名:声音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发社会关注,尤其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相关明确要求。2023年5月15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进一步做好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为此,各地各部门也有相应的举措跟进,比如每年春季都会招聘一定数量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开通心理健康热线、开展毕业班学生考前团辅等。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尤其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改教其他学科,“专人不专用”现象比较普遍。对此,要想有效解决还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第一,强化思想认识。实践证明,认识不到位,行动必定受阻。因此,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相关会议、过程监管、活动助推等形式及时传达国家省市下发的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定要求,不断强化学校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真正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来抓,以此有效助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坚决杜绝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怪现象。
  第二,明确任教规定。要求具体,规定明确,才能保证执行效果。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专家学者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精心编写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及时提供给基层一线心理健康老师使用。同时,要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与教学要求,比如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的教师必须任教心理健康教育课,而且明确规定每周不得少于多少课时,必须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基本的教学效果等,以此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完善发展通道。只有路径通畅,才能水到渠成。必须承认,目前从师资、教材、课程、认识等方面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甚至处于学科边缘化尴尬境地。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就是心理健康教师应有地位与基本待遇,尤其是专业发展通道问题,既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纳入到正常课堂教学体系中,那就应该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统一到学科专业发展序列中,必须享有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评先评优权利,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四,健全考核机制。没有考核跟进,就没有效果保证。对此,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要监管本区域学校,尽最大可能分期分批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监管力度,通过检查、考查、竞赛、活动等形式,全面检验本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做到“专人专用”,开设质量与教育效果是否得到有效保证,必要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学校老师评先评优挂钩,以此激励学校老师切实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切忌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竭尽所能持续推进,那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人不专用”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有效解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