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布: 古代人们夏凉服装的最爱

□刘永加

字数:2035 2023-06-28 版名:文化

  夏天到了,人们又换上了花花绿绿的清凉夏装了,科技发达了,现代人享受着质地优良的布料,想想就舒服凉爽。那么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夏季服装是什么状况呢?不妨去看看那时的名牌面料——葛布。
  诗经中的先秦采葛织布
  古人的夏装面料中,最常见的有一种葛布。葛,豆科藤本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蔓草,其茎蔓里的纤维可以作为衣布原料。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葛的有关记载:“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等,根据上述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先秦时期,采葛纺织已经很常见。
  葛属于韧皮植物,韧皮是由植物胶质和纤维组成的,这里面的纤维可以纺织,但必须先把胶质除掉,把纤维分离出来才行,这一加工过程叫做“脱胶”。
  在那时,人们就懂得了抽取葛纤维的技术。葛采回来后,需要浸泡、水煮即濩脱胶,把纤维抽出来,然后就可以织成葛布,细薄的葛布叫作“絺”,粗厚的葛布为“綌”。葛布优点是质地坚硬,清爽透气,而且吸湿的功能特别好,夏天穿在身上,一点都不闷。所以,成为了古人夏装的首选,还被称为“夏布”。
  1972年,在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中发现了距今6000年的碳化葛纤维织物残片。西晋皇普谧《帝王世纪》载,尧初见舜时,赐给他葛衣一件。《韩非子·五蠹》也载,唐尧时“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西汉刘向《说苑》中有一首关于葛的歌谣“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綌”,就生动记载了当时采葛织布的情形。
   唐代葛布成为朝廷夏服
  周开始,采葛织布在朝野都很流行,据《周礼》载,西周王府设有掌葛之职,“以时征絺綌之材于山农”。周王朝都城一带发达的葛纺织技术还传到了吴越一带,据《越绝书》其卷八记载:“葛山者,勾践罢吴,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
  东汉末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下《封魏王诏》有载:“今以君为魏王,青、绛、皂、黄、白葛各二匹,越葛一端往,钦哉!”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这个记载是说,此时的葛布已经可以染为各种彩色布料。南北朝时期,葛布被用作了朝廷夏服:“葛,君子得其材以为絺綌,以为君子朝廷夏服。”
  到了唐代,纺织业更是活跃。据《新唐书》载,洛州(洛阳)民间生产一种如丝的细葛,名为洛州丝葛,且成为了向皇室缴纳的贡品。同样朝廷也会把葛布做成夏服,赏赐给臣下。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诗人杜甫在端午节收到朝廷赐发的夏凉葛衣,为此他写了《端午日赐衣》一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唐代端午节是换夏装的日子。杜甫受赐的这件葛衣,非常轻薄,且香软透气。所以,杜甫很是感慨,留下了宝贵的葛衣诗歌史料。
  出身唐朝宗室的李贺,门荫入仕,曾授职奉礼郎。有一天,他的一位广东博罗罗浮山朋友,给他捎来一匹葛布,细薄至极,大喜,于是写了《罗浮山父与葛篇》,其中写道:“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李贺的这首诗,极尽可能地写出了葛衣的凉爽舒适,他说葛布轻柔,织得像江上小雨般细密透明,穿上葛衣,像六月的雨中吹来凉风。真想裁剪一幅湘水中天光倒影似的葛布,吴娥也不用担心说剪刀不够锋利。酷热的天气,用这种葛布裁制一件衣服穿在身上,那种凉爽的感觉非常之好。
  明清雷州葛布名扬全国
  李贺收到来自广东的精美葛布不是偶然的,广东葛布一向很有名,早在东汉时期,中原皇室就常派人越岭收取粤葛。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葛布》就记载葛布甚细。按照屈大均的记载,李贺收到的博罗葛,名叫“善政葛”。
  其实,广东各地都产葛,潮阳有凤葛,海南有美人葛,阳春有春葛,还有产自广州附近的龙江葛,又名絟葛。增城粗细葛布的生产更是普及,“东家为綌,西家为絺”,各有分工,“织工皆东莞人”。
  要说广东最出名的还要数雷州葛,“雷州妇女多以织葛为生。”中国向有“北有姑绒,南有女葛”之说,“南有女葛”指的是雷州织葛布的妇女。雷州葛布成为当时最为时尚的布料,甚至珍贵的礼品。据屈大均记载:“惟雷葛之精者,百钱一尺,细滑而坚,颜色若象血牙。名锦囊葛者,裁以为袍直䄌,称大雅矣。故今雷葛盛行天下。”
  当时,雷州葛布有粗有细,质量上胜过绸缎,薄如蝉翼,重量仅有数铢。此布薄爽凉快,宜为夏衣。东汉时期,岭南地区的葛布已经全国闻名。在《水浒传》写到过雷州葛布,第一百零三回写道:“黄达……穿一领雷州细葛布短敞衫……”显然在宋代葛布作为乘凉夏装的布料,已经转输到全国各地了。
  明清两代,雷州半岛的葛布生产规模很大、贸易更是十分发达。重要节日,清代广东巡抚向北京进贡的礼品中,雷州葛布就占很大份额,显然当时北京紫禁城里的人们在夏天也热衷于穿着葛衣度夏。
  葛布在古代的夏天走红,有其必然性,虽然那时的技术落后,可是勤劳聪慧的中国人,自有应对措施,他们从葛中提取纤维纺织出了耐穿夏凉的葛布,且一直流行了几千年。
  “葛之覃兮”“为絺为綌”——这《诗经》中记载葛布的精美诗句,令人百读不厌,至今还会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