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求活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 重读于永正《教海漫记》

字数:1421 2023-06-28 版名:悦读
  □樊亮
  第一次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是在2005年3月。那一年我24岁,当时于老师来汉中讲学。这是他第一次来汉中,也是唯一的一次,我有幸参加此次活动,并见其真容,何其幸运!
  时光匆匆,转眼18年过去了,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底蕴,朴实的教学风格,还有他亲手签名“求实求活”的那本《教海漫记》,至今在我的案头。那是我第一次深入阅读的教育教学专著,格外珍惜,这本书犹如黑夜的明灯,深林中的一束光,照亮我24年的从教生涯,激励着我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于永正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有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二代小学语文名师的代表人物,也是苏派小学语文名师的代表。天不假年,他于2017年12月与世长辞,现在离开我们快六年了,但他的思想、智慧、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一代的教育人。他的书我一本一本地读,尤其是那本经典的《教海漫记》,百读不厌,最近重温经典,依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贯穿该书的是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正是这种爱激励着我们以教为荣,以教为乐。
  读“教育篇”中的“露一手”,我知道了教师必须要有一门才艺,最好是“绝活”,只有这样才会受孩子喜欢。于老师的“京剧”就广受喜欢,让学生信服佩服;“他山石”让我明白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多动动脑筋,多数问题总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翘起大拇指”让我知道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表扬的力量是巨大的;“批评的艺术”告诉我,批评有时需要电闪雷鸣,有时需要和风细雨,有时需要凝重委婉,有时也需要默默无声;还有,经常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兴奋剂”,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学习和快乐生活,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初衷吗?“蹲下来看学生”告诉我,老师一定要走近学生,应该蹲下来看他们,只有如此才会理解、融入、宽容,才能心平气和一起成长。
  读“教学篇”,我懂得了教师幽默的重要性,这是学生喜欢老师的一种重要特质;教学机智、教学相长如此必要,这是老师一生需要修炼的大事,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因此教师应不断追求,终身学习;“第八次”告诉我们,课堂上要真实让学生成长,由不会到会,哪怕一节课只点亮一个学生,那也是件功德无量的事。老师不但要善于点拨和讲解,善于启发和激励,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关于“下水作文”,于老师说:“我一下水,哪里深哪里浅,便心中有数了。”有很多语文老师不会教作文,教不好作文,其实写一篇“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时至今日,作文教学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样的问题依然很突出,思之令人忧心。其实二十多年前,于老师就给我们指引了一条写“下水文”的明路,我们不妨一试,如何?
  “修养篇”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童心未泯”。巴金先生曾说:“在星星的怀抱中,就仿佛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教师若真正爱学生,就会融于其间,自己完全变成一个小孩子。我们是小学老师,要教好他们,没有一颗童心怎么能走近他们,怎么能打成一片?于是乎,我们每个老师要对自己说:“愿童心未泯。”“学会和家长相处”也是一门学问。教师和家长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互体谅,教育就多份希望与成功。书中还有于老师那些“走南闯北”的故事,那些和名人名家交谈的故事,深深烙在我的心间,带给我诸多启示,我终于找到了一面认识自己的镜子。
  在这本《教海漫记》中,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为人修养的文字,都给予我朴实无华的指引。愿我们多读书,善悦己,会达人,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拥有更加丰盈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