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砥砺家国情怀
—— 读《翰墨传奇:张伯驹与故宫国宝》
字数:1500
2023-06-28
版名:悦读
□刘昌宇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在中国现代文化名人中,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但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他对收藏的痴迷。由于所藏书法名画甚众,多为旷世绝品,他被誉为“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一生所藏文物之精华大多归于故宫博物院收藏,所捐珍品占故宫博物院国宝级书画藏品近一半数量。《翰墨传奇:张伯驹与故宫国宝》一书,讲述了张伯驹热忱保护国宝级文物的传奇经历,彰显出“一代藏家”炽热的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张伯驹所藏书画,多得于新中国成立前。当时,国内动荡不安、战火频仍,一些文物贩子与国外不法商家内外勾结,使得大量国宝级珍贵文物被盗卖到国外。为了拯救中华文脉,张伯驹不惜倾尽所有,有时甚至典质借贷,广事搜集,从而使许多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免于流散。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又将这些珍宝慷慨地捐赠给国家,进一步提升了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书不单单是一本叙写收藏的书,更是一本展现收藏家张伯驹一腔赤胆报家国的情怀读本。透过作者扣人心弦的叙写,让人赫然发现,看似寻常的收藏背后,其实藏匿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时甚至还暗含着巨大的人生风险。1936年,当张伯驹得知唐朝韩干的名画《照夜白图》,准备被利欲熏心的古董商远销海外时,当即找到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宋哲元,请他阻止国宝外流。然而最终,掮客还是将此画卖给了英国商人并流失于国外,张伯驹闻讯后,为此痛心不已,深责自己没能尽到一个收藏家应尽的责任。此后,他护佑国宝的决心不仅没有消减,反而愈加坚定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张伯驹在收藏《平复帖》的过程中险遭不测,他在上海被匪徒绑架,对方意在迫使他交出《平复帖》。此帖系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素有“百帖之祖”和“中华墨皇”的至高美誉,曾为宋徽宗所藏,艺术价值极其珍贵。虽身陷魔窟,但张伯驹却凭着对家国的无限热爱,凭着对中华古老文化的敬慕,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心中时刻想着的都是怎么更好地保护好中华文物,让那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和遗迹,不流失海外,成为中华文明的鲜活见证。基于如此考量,他对前来探视自己的妻子一再交代说:“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在艰难困苦之中,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忱。后家人遵其教诲,宁肯外借高利贷,也始终没有变卖一件家藏,终于保住了一众稀世珍品。读着这些感人至深的收藏故事,张伯驹用生命护佑国宝的赤胆忠心跃然纸上,一代收藏大家的崇高精神风范,更是令人为之动容。
在业界,评价一个出色的收藏家,通常有四个指征:文化修为、财富储备、情怀担当、因缘际会,张伯驹可谓四者兼具。本书在讲述张伯驹及其收藏故事的同时,亦着意从通识的角度,对一些珍稀的国宝文物进行了专题介绍,指出它们的高蹈之处,以及在传世过程中,为哪些历代名人所藏,其间又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的流变遭逢。张伯驹在有幸与这些文物结缘中,又为保护其中的瑰宝级文物,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全书以价值连城的古代文物为线索,将张伯驹的个人命运、新旧时期的整个家国命运,融入到奔腾不息的大时代风云变幻中,通过张伯驹与国内外文物贩子激烈的抗争与较量,较为立体而丰满地展现出张伯驹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勇于斗争的奋斗品格。他不畏艰辛、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文物,是历史和时代的映照,是文化和精神的弘扬,是思想和品格的传承。文化达人张伯驹,是赓续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翰墨传奇:张伯驹与故宫国宝》以阅其人读其事的诠释方法,展现了这位大咖铮铮的文人品格和凛然风骨,在众多的文化读本中,令人耳目一新,有着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