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探析

□朱 峰

字数:1558 2023-06-25 版名:教育理论
  随着我国立德树人精神在小学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大力贯彻,优化和创新小学德育工作刻不容缓。小学是学生性格形成、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唯有抓好德育,才能为其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入手,提出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实践活动以及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从而彰显小学德育工作的特色。
  一、创新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道德行为品质“知行合一”
  新时代背景下,对小学德育工作而言,以实践加强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能否促进小学生道德行为品质“知行合一”,直接决定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小学在优化和创新德育工作体系时,应多组织丰富有趣的德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道德良知、中华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为小学德育注入无限的活力。例如小学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时,可策划一次环保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每个班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策划两到三个节目,可以是快板、二人转、即兴演讲、话剧,也可以是合唱、相声小品。定好节目后,由学习委员统一登记好报到教务处,最终由教务处负责对节目进行彩排,筛选出参赛节目。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德育实践能力,从而展现新时期小学生全新的德育精神风貌。
  二、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提高德育思想渗透力
  众所周知,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还是学科教学,因此小学想要全面落实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思想的渗透力,必须大力创新德育教学方式。一方面,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应大力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可将德育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各科教学中,能为学生带来更直观、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各科教师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然后通过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创设模拟德育环境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自身道德行为、品质的反思,从而引领他们成为诚实、善良、正直的人。
  其次,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德育内容一旦离开生活,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可以说生活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沃土,是小学生践行社会公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动力之源。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情适时利用生活化元素创设丰富多样的德育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完成德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完美闭环。例如,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的重要性,教师可带领学生徒步10公里。等到学生走完了,教师可要求学生写感想、搞演讲、开班会,令他们记住战胜困难那一刻的内心体验。如果这种体验能经常有,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习惯、一种情绪,那么久而久之便会升华为小学生高贵的道德品质。
  三、创新德育评价方式
  为了保证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需要不断创新德育的评价方式。首先,小学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主体评价,评价形式应不限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还可让学校后勤人员、家长等参与到学生评价中来,确保德育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公正性。其次,也应对德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多元化评价,可选用课程评价、实践评价、生成性评价等方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语言、学习心态、情绪等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应关注小学生道德行为和品质的动态发展过程,对于那些积极改正自身错误、不断践行德育的学生,德育评价内容和方法则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调整。
  德育是立德树人教改精神深入推行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对全面提升小学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小学德育以往的工作模式的滞后性,小学教师应从德育教学方式、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创新和优化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探索出具有小学特色的德育方法和策略,使小学德育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青年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