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职业高原区 寻找持续成长之道

□王平生

字数:1507 2023-06-25 版名:理论
  一般教师的成长曲线和成才轨迹是:初始三五年对自己刚接触的事业从不熟悉到熟悉,这通常都要经过一个时间段的职业“磨合期”和适应周期。经过三五年的高度投入,工作热情尽可能释放出来。对所教的内容已能熟练操作、驾轻就熟,逐步进入动力定型期。经过几年拼搏,对职业已经成熟起来的一般教师,如果不及时调整心态,寻找动力,就会进入职业的“高原期”和徘徊于“原地踏步”区。而有些教师经过十年八年的“高原期”徘徊之后,则重新寻找到动力源泉,进入人生的第二、第三个职业上升高峰期,进入一波又一波的事业成长高峰而成才。另一部分教师则可能长期徘徊在人生职业的迷惘的“高原区”,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出路和新的突破。由此可见,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寻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呢?据笔者几十年从教所悟所得,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去努力。
   不断吸取新信息,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如果按原来的思想观念指导新的变化了的教育实践,则不能适应和吃不消。日新月异的教育实践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积极学习、吸取新信息,尤其是所教学科前沿的研究新成果、新信息。新信息不仅能促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形成,还可以催生创新精神。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会化,大大地加速了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谁能抢占先机最先吸取新信息,谁就会不断进步和成才,否则就会落伍被淘汰。
  实现角色转变。即由教书匠角色向思想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原有教师角色仅能应付当前较低档次的要求,如不少教师在升学应试中,照搬别人的东西给学生练习应试,活像一名“搬运工”,师生加班加点做题改题,“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发展创新思维,这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成长。教师唯有以研究创造的态度对各种教育实践问题加以改造、创新,并加进自己的“原创”成分,或巧妙思考创作,再加上经常性的反思和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有利于完成从教书匠型向研究型教师角色的转变,才有利于教师不断发展、成才。
  积极参加教科研实践,寻找职业乐趣和动力源泉。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新的教科研活动,是不断提升职业乐趣、克服厌教综合征的良方,也是教师成才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如多参与听课、说课、评课,总结教研经验及写教育教学反思文章、开展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深化、扩展教育教学的深度;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和教研交流活动,聆听各种对自己有启发的做法、思路,尤其是一些教育专家、杰出教师、名师的学术“高见”等,可以开拓新思维,产生新顿悟,从而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培养“学者味”和“书卷气”。普通教师与杰出教师的区别在诸多方面,其中重要一点在于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这一问题上。一般教师在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对教育教学工作驾轻就熟后,就满足于已取得的现有成绩。而杰出教师却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于学习和研究上。他们扩大阅读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反思及研究性文章,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搞教科研实验等。这样的日积月累,不仅取得了教研上的成功,而且增强了自身的信心和提升了职业乐趣,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和成才之路。
   开辟“新战场”,寻找新的挑战。教师长期从事某一学科某个学校熟悉了的工作内容,容易产生满足感,缺乏动力和压力。而多寻找有助于进步的新岗位、新职位、新平台,积极寻找新挑战,有助于克服职业厌倦综合征,进而产生新的动力和活力。如创造条件争取当备课组长、级组长、科组长、班主任,校领导层参加学校管理;有条件的轮换到新的学校换一下工作环境等。总之,要主动寻找工作动力和进步的机会,这些新的挑战将有助于调剂工作情趣,不断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