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激趣,建构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
□孙琳沫
字数:3163
2023-06-18
版名:教育理论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的人文学科,是中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对于中学生来讲,了解历史知识,提升历史素养,仅凭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还不够,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各种教学因素,构建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努力探索,激发思维,创造情境,培养兴趣,从而开展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一、活用影视史料,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史料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多媒体的普及也极大便利了新式史料引入课堂。史料不仅仅指文字材料,还包括图片、图表、影像、历史文学作品及遗址遗迹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影像史料由于其生动直观、表达力强等特点具有特殊优势,非常适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树立时空观念,培养家国情怀。将影像史料引入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与课本相关的史实,还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课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改变了传统历史课空洞乏味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中日黄海大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的片段,真实感受甲午海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悲壮历史。通过对战争起因、过程、结果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将战争的发生与特定的时间、空间因素联系起来,从而加强时空观念素养。当看到致远舰多次中弹,全舰官兵二百余人在邓世昌带领下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这一场面时,学生的情绪会为之震撼,内心深处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被唤醒、被激发、被升华,从而加强了家国情怀素养。
二、利用情感因素,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对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非常有利,与思政教育入课堂的要求也十分契合。但中学生正处于生长期,受阅历限制,对于文字类素材的体会往往不够深刻,同时情感较丰沛,受情绪影响较大,对于影像、实物等具体直观、冲击力强的素材接受度良好。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历史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的情感因素活用到教学活动之中,营造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造活泼积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感悟更加真切,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地实现思想教育目标和核心素养提升。
例如,在“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会址等,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让学生认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真切感受革命先驱坚韧不拔为理想献身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搜集史料,进行专题讨论,分析长征的背景和胜利的原因,各抒己见,畅谈体会,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如此一来,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搜集和分析史料,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理解了历史事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是挽救中国危亡的正确选择和必然选择,树立了唯物史观,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发家国情怀,并以此为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更新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
新一代的中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时代,曾经较为新颖的多媒体技术如今对于学生早已不算陌生,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学生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因此,更新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保持教学的丰富多彩、与时俱进,对于历史教学尤为重要。特别是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多时段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史学素养。
例如,在“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教学中,除《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线上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近距离欣赏、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杰出成就(如当地条件不允许,目前许多博物馆也开放线上云参观)。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五祀卫鼎可以作为青铜铸造工艺的代表,兼西周土地所有权的实证;镶金兽首玛瑙杯可作为玉雕工艺的代表,兼丝绸之路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实证;青瓷提梁倒注瓶可作为制瓷工艺的代表,兼五代文化发展的实证。通过近距离接触,结合课内教学,实现资源整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认识,让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历史课本中走出来,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感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有效推进中学历史教学的现代化。
四、讲好历史故事,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故事是历史传承的途径之一。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往往与认知度相关联,对于能理解、易接受的部分往往兴趣更高,同时学习兴趣的发展也趋于理性,会与实用价值结合起来。相对于经济史和文化史,中学生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更感兴趣一些,因为其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较多,他们在日常的积累中,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当学到他们了解的事件或者人物时,对自我的认同会让学生有成就感,进而增加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还能培养中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多项核心素养和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个性和人格品质。通过历史故事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开端、过程和结果的同时,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改变对历史学科的看法,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五、匠心设计布局,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理地开展活动课对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既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能与其他同学互动,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活动课开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严密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活动课教学方案,就是要在教学的基础上,抓住历史的特征,对学生的活动安排做一些规范性的整理和计划,方便教师实施教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好课本,根据课本目录的章节顺序来制订合理的活动课教学方案,让学生能依照课堂的步骤来轻松学习。
二是扩展多彩教学模式。如果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仅凭借书本上的历史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会觉得乏味,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兴趣,思想容易开小差。因此,要经常对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扩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和历史学习中去,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史学素养。例如,在“古希腊民主政治”教学中,以雅典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一天为活动课的主线,让学生分组模拟不同身份的历史人物进行角色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投入到历史角色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认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特点。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引入许多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多接触历史事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对历史课的兴趣。
三是完善课堂活动策略。运用活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开展多样化活动,更深刻地感知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讨论这一段历史事件带给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同时,活动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活动主体角色,以历史素材为载体,正确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课本的知识素材,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堂活动中,发挥活动的最大优势。
总之,中学历史课教学,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放在教学活动首位,找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培养从历史学立场观察问题、探索问题和解答问题的重要能力,敢于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树立先进教学理念,突出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推动历史课堂教学质效提升。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
一、活用影视史料,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史料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多媒体的普及也极大便利了新式史料引入课堂。史料不仅仅指文字材料,还包括图片、图表、影像、历史文学作品及遗址遗迹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影像史料由于其生动直观、表达力强等特点具有特殊优势,非常适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树立时空观念,培养家国情怀。将影像史料引入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与课本相关的史实,还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课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改变了传统历史课空洞乏味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中日黄海大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的片段,真实感受甲午海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悲壮历史。通过对战争起因、过程、结果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将战争的发生与特定的时间、空间因素联系起来,从而加强时空观念素养。当看到致远舰多次中弹,全舰官兵二百余人在邓世昌带领下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这一场面时,学生的情绪会为之震撼,内心深处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被唤醒、被激发、被升华,从而加强了家国情怀素养。
二、利用情感因素,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对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非常有利,与思政教育入课堂的要求也十分契合。但中学生正处于生长期,受阅历限制,对于文字类素材的体会往往不够深刻,同时情感较丰沛,受情绪影响较大,对于影像、实物等具体直观、冲击力强的素材接受度良好。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历史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的情感因素活用到教学活动之中,营造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造活泼积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感悟更加真切,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地实现思想教育目标和核心素养提升。
例如,在“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会址等,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让学生认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真切感受革命先驱坚韧不拔为理想献身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搜集史料,进行专题讨论,分析长征的背景和胜利的原因,各抒己见,畅谈体会,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如此一来,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搜集和分析史料,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理解了历史事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是挽救中国危亡的正确选择和必然选择,树立了唯物史观,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发家国情怀,并以此为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更新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
新一代的中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时代,曾经较为新颖的多媒体技术如今对于学生早已不算陌生,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学生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因此,更新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保持教学的丰富多彩、与时俱进,对于历史教学尤为重要。特别是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多时段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史学素养。
例如,在“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教学中,除《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线上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近距离欣赏、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杰出成就(如当地条件不允许,目前许多博物馆也开放线上云参观)。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五祀卫鼎可以作为青铜铸造工艺的代表,兼西周土地所有权的实证;镶金兽首玛瑙杯可作为玉雕工艺的代表,兼丝绸之路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实证;青瓷提梁倒注瓶可作为制瓷工艺的代表,兼五代文化发展的实证。通过近距离接触,结合课内教学,实现资源整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认识,让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历史课本中走出来,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感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有效推进中学历史教学的现代化。
四、讲好历史故事,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故事是历史传承的途径之一。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往往与认知度相关联,对于能理解、易接受的部分往往兴趣更高,同时学习兴趣的发展也趋于理性,会与实用价值结合起来。相对于经济史和文化史,中学生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更感兴趣一些,因为其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较多,他们在日常的积累中,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当学到他们了解的事件或者人物时,对自我的认同会让学生有成就感,进而增加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还能培养中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多项核心素养和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个性和人格品质。通过历史故事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开端、过程和结果的同时,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改变对历史学科的看法,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五、匠心设计布局,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理地开展活动课对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既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能与其他同学互动,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活动课开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严密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活动课教学方案,就是要在教学的基础上,抓住历史的特征,对学生的活动安排做一些规范性的整理和计划,方便教师实施教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好课本,根据课本目录的章节顺序来制订合理的活动课教学方案,让学生能依照课堂的步骤来轻松学习。
二是扩展多彩教学模式。如果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仅凭借书本上的历史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会觉得乏味,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兴趣,思想容易开小差。因此,要经常对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扩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和历史学习中去,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史学素养。例如,在“古希腊民主政治”教学中,以雅典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一天为活动课的主线,让学生分组模拟不同身份的历史人物进行角色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投入到历史角色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认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特点。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引入许多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多接触历史事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对历史课的兴趣。
三是完善课堂活动策略。运用活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开展多样化活动,更深刻地感知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讨论这一段历史事件带给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同时,活动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活动主体角色,以历史素材为载体,正确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课本的知识素材,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堂活动中,发挥活动的最大优势。
总之,中学历史课教学,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放在教学活动首位,找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培养从历史学立场观察问题、探索问题和解答问题的重要能力,敢于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树立先进教学理念,突出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推动历史课堂教学质效提升。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