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礼泉县: “五育并举”促县域教育质量提升

□李大章 魏淑敏

字数:2349 2023-06-14 版名:视点

  礼泉县实验小学学生在欣农兴劳动教育基地体验独轮车搬运物资

 礼泉县逸夫小学师生练习花样篮球

 仲春时节的陕西咸阳,青杏挂满枝头。4月11日,礼泉县实验小学和烽火南屯学校的劳动实践课正在欣农兴劳动教育基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们三四人一组,在教官的指导下有推石碾的、驾独轮车的、种玉米的……学生们在一阵阵加油声和欢呼声中体验着劳动的乐趣。近年来,咸阳市礼泉县中小学在强化德育、智育的同时,着力补齐劳动教育、体艺教育短板,以“五育并举”促高质量发展,满足学生“上好学”的需求。
  
   ♦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礼泉县教育局创建了一套“县域课程+社会实践”劳动教育体系。据了解,县域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轴线、重要节日为轴点,以相关文化知识、情境活动为切入点,涉及农业生产、手工制作、花卉栽培与管理、食品烹饪等4大类63个项目。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县职教中心和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承办,建设了一个以职教中心、欣农兴和沃野青青基地为核心、总计3000余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项目60多个,满足了全县中小学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
  “我们不仅整合了全县教育系统的资源,还积极开拓社会资源进行学生的劳动培养。”礼泉县教育局局长赵宝泉介绍说。赵镇初级中学联系临近的农业生产企业,进行校企联合,给学生在蔬果大棚里开辟了上劳动课的一片新天地。学生们凭借在县域劳动基地里学到的种植知识和技术,尝到了劳动收获的喜悦,他们将自己种出来的小黄瓜、圣女果端上了家里的餐桌。
  作为一个农业种植大县,礼泉县也尝试用好地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走进叱干镇叱干学校,远处的蔬菜大棚和苹果园格外显眼,红薯、西红柿、苹果各式各样的农作物遍布在占地十余亩的劳动教育基地里。“我们是一所距离县城较远的农村学校,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特色技能是我们探索的方向。”叱干学校校长董宏刚说,基于乡村实际,劳动课以全县劳动教育指南内容为主,辅以技能实操,使广大学生既掌握了种植蔬果的科学知识又学到了劳动技能。九年级学生张佳豪说:“学了这些课程,我成了疏果、修剪小行家,爸爸妈妈也觉得我变勤快了……”
  ♦学校体育彰显全员特色
  “脚底下动起来!手里篮球拍起来!”在礼泉县逸夫小学的操场上,数百名学生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花样篮球,为咸阳市三大球比赛开幕式的表演作准备。作为全县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小学,逸夫小学创办了许多颇具特色的社团小组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我们组建了篮球、乒乓球、葫芦丝等社团,号召学生全员参与,不漏一人。”逸夫小学校长李创举介绍说,学校把篮球定为学生全员运动项目,各学段有所侧重,“1—3年级做篮球操,4—6年级开展篮球比赛,激发运动热情,增强学生体质。”
  逸夫小学体育教师秋力敏告诉记者:“对于大部分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人手一球、人手一技;对有特长的学生,我们会专门进行个性化引导和培养。”近几年,这所学校在个性化培养方面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毕业生宋柯睿获得了全国短道速滑青少年锦标赛的第五名、刘颖华荣获陕西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的第五名……学校也在2021年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称号。
  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近年来,礼泉县把体育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构建了开足体育课时、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学生运动会以及校园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学校体育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出了“国家课程(领导)+地方课程(传承)+校本课程(特色)”的校本化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设起“健康知识+基础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此外,礼泉县还以健康运动为引领,建立了长效的学生体育作业质量评价机制,完善了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和学校体育教育督导机制。如今,全县共组建了100余个特色社团,覆盖学生3.3万余人,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的“两个全覆盖”。
  ♦让美的教育浸润师生心田
  走进礼泉县实验小学,蔷薇、樱花和国槐交相辉映,校园处处有风景。“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学楼里,美文诵读声此起彼伏。近年来,实验小学从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教学育人入手,全方位做好校园美育工作,让美的教育浸润师生心灵。
  从一年级新生入校起,实验小学采用“班级主题社团+学校特色社团”的模式,分班开设特色社团,定期举办读书、朗诵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之美融入日常活动之中。为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该校定期举办校内绘画比赛和手抄报展示活动,引导他们用画笔描绘身边的美好生活。
  实验小学的做法是礼泉县提升美育水平的一个写照。近年来,礼泉县各类学校从环境美育、文化美育、实践美育等多方面入手,深入开展校园美育工作,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育体系,缩小了城乡、区域和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了全县美育资源共享和美育水平的提升。
  “书法里的弧度跟数学的圆弧概念很相近,但轻入笔是要领……”西张堡镇初级中学教室里,专职书法教师刘彩虹对学生临摹的字帖进行指导。为了提升美育教学水平,该校将传统文化课程穿插到日常教学之中,在七八年级重点打造了书法和阅读特色课程,书法由学校社团指导教师自制书法字帖供学生临摹研习,阅读则由各班语文教师兼职阅读领航员。此外,该校还积极联系县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展示活动。得益于“特色课程+兴趣活动”培养模式,西张堡初中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市县级书画比赛中获奖。
  作为一所乡镇初中,西张堡初中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借助“小桔灯公益项目”,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通过开展法治进校园、全员学雷锋以及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