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的“燃灯者”点亮“法治明灯”

□戴先任

字数:1017 2023-06-14 版名:声音
  吸引眼球的标题,配上类似校园场景、学生背景的视频和照片,一起起“教师失德”事件瞬间被引爆……近年来,人们对师德师风等教育话题颇为关注,但一些涉及教师的不实举报、污名化、刻意炒作有增加趋势,让不少教师在不利舆论环境中如履薄冰。(6月11日《半月谈》)

  教师是立教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人们关心“教师失德”事件,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其本身也并非坏事。比如教师师德有亏,如何为人师表,如何尽好对学生们的教育责任?人们关心“教师失德”事件,就是担心一些师德素养欠缺的教师浑水摸鱼,误人子弟,甚至伤害整个教育事业,让教育丢了“灵魂”。而只要方法得当,合理合法,通过关心“教师失德”事件,关注师德师风等教育话题,也能起到倒逼教育部门、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但问题在于,一些人对“教师失德”事件的关心“跑偏”了,目前涉教师不实舆情频发。虽然随着我国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相继出台,师德违规案件数量总体下降,但针对师德师风的负面舆情并未减少。随着社交媒体、自媒体的发展,涉教师不实舆情变得更加严重。
  媒体调查,涉教师不实负面网络舆情有不实举报、引导舆论、教师污名化、恶意炒作等多种。涉教师不实舆情让教师成了舆论攻击对象,对教师造谣中伤,破坏了家校信任,破坏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涉教师不实舆情还会导致一些教师在管理教学上“不敢管”,变得束手束脚,对学生放任不管。污名化教师等,会让教师寒心,还会降低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所以,涉教师不实舆情,不仅损害教师权益,最终伤害的是学生群体和教育事业。
  涉教师不实舆情的存在,不意味着舆论对教师的监督不可取,相反,应该正确引导对教师的监督。关键监督不能“跑偏”,不能对教师进行不实举报、污名化、刻意炒作等,要引导社会力量正确监督教师,对于涉教师不实舆情则要依法严厉惩治,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比如,对于涉教师不实舆情的造谣者、传谣者要能依法依规进行惩治,网络平台要履行好管理责任,加强自媒体账号管控,杜绝涉教师不实舆情。另外,要补上学校舆情处置、依法治教的短板,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媒介素养培训,要提升依法治教能力。每位网友也要提升网络素养和法律素养,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教师是教育的“燃灯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就不能让教师沦陷在“谣言陷阱”中。对涉教师不实舆情要合力围堵,为教育的“燃灯者”点亮“法治明灯”,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照亮的也是教育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