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我的四个递进式

□孟祥杰

字数:1619 2023-06-14 版名:成长
  曾不止一次听到有同行慨叹道:虽然想进行教育写作,然而写作的过程实在太难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所写常常落入俗套。而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写作爱好者,尽管较之“大家”很是汗颜,但三十多年的写作实践下来,也许算得上还有些点滴体会,尤其是下面的这四个递进式,更是自己多年来的写作感悟与信条。
   业精于勤非虚言,写作更需不辍笔
  古语道: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教三十多年来,笔者不仅写下了数以百万字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也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铅字”。其中,有对教学过程的记述,有对教学案例的再现,有对教育行为的反思,有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教育现象和趋势的观察与思辨,等等。回想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这些年,所写下的这些文字,几乎都是在教学之余挤时间写出来的。譬如,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要总结一下这一天的收获或不足,不仅要在脑海中回顾,也尽力将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到笔端,进而呈现出一篇篇脉络清晰的理性文字。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也常常成了办公室里每天最后离开的那个人。因为钟情于写作乐而忘忧,也得以经常欣赏到成长旅途上的很多风景,收获了更深刻的职业体验。回家路上,常有璀璨星光的一路相伴,或是沐浴着月亮的万道银辉,而寒暑假等节假日的大把时间,更是被我充分利用起来,成了反思与总结的“大餐”时间。
  回首这一看似极其普通的历练过程,自己也不禁感慨:即使你身为凡夫俗子,或身处简陋的环境,艰难困苦终究会玉汝于成,“天道酬勤”确是安身立命的职业信条,你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收获多少成绩。只要你无惧于跋涉,无悔于追求,不倦于反思,不辍于笔耕,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付出的汗水终会化为晶莹的宝石,悄然挂在你的胸前。同时有价值的是,在作者的教育思想得到传播与共享之时,也能借此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这力量也许是微不足道的。
  勤于观察广见闻,勇于思辨理更明
  作为一名想要不断进步的老师,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因为每日工作繁忙的客观因素,而让你的大脑成了“跑马场”。应日日有所闻,时时有所思,天天有所获。
  去直面和拥抱日新月异的平凡的教育生活,你不但会拥有不一样的感受,而且通过认真观察,你才能更深入地发现职业中的乐趣。有人说,很多人写了那么多好文章,是缘于文笔好。其实非也,写好教育文章,最重要的或许不是文笔的优劣(尽管也很重要),而是有无思想、有无主见,尤其是有无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思路。诗人顾城留有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些年来让我最有底气的是,曾经无数次用我的眼睛去观察教育、反思职业,给出建议与对策,为教育的健康发展鼓与呼。
   授课育人要耕耘,更上一楼常小结
  教育实践中,我们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课在本地区讲得很好,却很难达到更高的层次,难以成为一名叫得响的“名师”。尽管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却是:职业生涯中缺失了反思与总结。其实反思、总结的机会处处存在,如日常的讲课、赛课、论坛、培训,甚至每一次的研讨,都能成为教师难得的反思平台。
  此时有必要看到,讲好课和写反思,尤其是写好论文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相促进,既讲得好,又反思得好,才有利于顺畅地实现自我的一次次升华。
  触网时代媒介,更要赴约经典阅读
  对为人师者来说,唯有不断地阅读,你才能有越来越深厚的写作积淀,也才有利于保持锐利的观察眼光,而不至于常生顿挫感和无力感。当今我们所处的是网络世界,自然难以避免接触所谓的“碎片化阅读”,重要的是利用好这一媒介。经常接触网络媒介,你的思维才能“鲜活”,始终保持着对新事物、新观点的敏锐。
  当然,更不可或缺的是,要去经常阅读经典著作尤其是大师的作品。这些经历时间检验过的作品,会让我们汲取甘之如饴的丰厚营养,不仅能丰富和深化理论素养,也会使我们看问题的眼界更为广阔。
  有志于借教育写作助力专业成长的教育人,倘若这四个递进式能对你有所启发的话,不妨从当下开始,在点点星光的陪伴下,在万道晨光的照耀中,写出自己的所观、所思与所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