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学科学习”的思考

□李晓萍

字数:1890 2023-06-04 版名:知行
  “跨学科学习”更注重学习的综合性、真实性、情境性,既是学生认知社会的方式,也是学生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发展必然。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有明确要求,课时占比有明确规定,一线教师如何实施好“跨学科学习”,需要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改进,循环往复,积累案例,反思优化,形成模式。
  探索建构“跨学科学习”流程
  高度融合,凝练学习主题。一是依据课程方案、课标要求,结合单元主题、教材内容凝练出需要跨学科解决的主题,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创作之前结合学校神农园种植的中国、美国薄荷,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运用语文学科学习方法观察花的形状、颜色,运用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对每支花茎开出的花的数量进行统计,运用美术学科学习方法绘制薄荷相关作品,基于生活技能动手体验薄荷叶子的实用性,最后引导学生用文字、图画、思维导图等形式总结、分享学习成果,表达对植物朋友的喜爱之情。科学预设、积极参与,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亲历中获得知识、能力、方法与情感,在总结分享时有话可说,得心应手。二是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关联,比如五年级下册的《遨游汉字王国》,可以与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美术学科关联,创设“探秘最有生命力的汉字”学习情境,活动前做足前置性学习准备,设计制作字卡、参观石鼓文化、欣赏甲骨文表情包、绘画不同字体书签、创作logo文化衍生品等,并以学习成果布置教室;活动中鼓励学生小组内展示、汇报,讲述活动过程、畅谈学习收获,让每位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评价者,从创意新颖、表达流畅、文化含义、小组合作等方面作评价,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树立了文化自信,增强了审美教育,又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做到寓教育、素养培育于活动中。三是甄选开放性话题,寻找其他学科相似话题,进行高度凝练,形成主题。比如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与科学、美术、音乐学科关联,以“神奇的太阳”或“太阳,人类的好朋友”为主题,进行跨学科学习。
  通盘考虑,做好学习设计。第一学段的教师在跨学科学习活动时,教师是主要设计者,到了第二、三学段,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设计,以学生视角设计活动能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设计图纸是有效实施工程的保障,提供学科活动的设计图、脚手架也是有效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的保障。依据课标指导,学习方案应包括以下要素:主题名称、主题概述、学习目标、能力方法、资源获取、任务活动、结果输出等。在这些要素中,最关键的是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结合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主题课文、交流平台以及习作教学,总体思考目标的确定。要打破“三维目标”思维,从核心素养的整合角度出发去确定目标;能力方法蕴藏于任务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唤醒参与意识,经历学习过程;资源获取教师可提供学习网址、图书资源等信息,以帮助学生快速检索,提高学习效率。用这个支架帮助我们思考,更科学、更全面、更有效果地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
  统筹安排,抓好过程实施。相对简单的活动,可采用短程学习,一节课或1-2小时完成;稍显复杂的活动需要多一些准备,可以采用中程学习,即半天或一天时间;还有些前期信息收集、加工比较费时间,就可以选择长程学习,如双休日、节假日,或周课时安排。这里不能忽略的是要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既有社会实体资源,也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了解、认识、使用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素养。
  科学评价“跨学科学习”效果
  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我们要改变以结果定性的绝对化评价,转为过程评价,即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的深刻性、交往的协调性、表达的流畅度、对待他人的真诚度等,引导学生科学看待同学,明白不断进步才是真正的好学者。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我们创建了“创意学习馆”,开展“无主题跨学科学习”,即学生依据馆内提供学具,独创学习情境、内容,可独立或与同伴共同探究学习,以小视频讲解、图文绘制等方式呈现学习效果,这样的课程评价关注学生踊跃承担任务、积极主动想办法、全程参与活动等态度性表现,也注重学生观察、阅读理解、逻辑思维、自我认知、表达展示等能力发展,还鼓励和肯定学生诚实守信、乐观自信、坚韧执着、善于协作等品质素养。把每一次的学习活动,当作检验育人效果,当作探索成长的新起点,会解放捆绑师生手脚的单一评价方式,让学习因充满挑战性、不确定性而变得更加有趣。
  “跨学科学习”是新兴事物,要实现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还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扎实实践,我们会以行者的姿态,躬耕不辍,乐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