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如何“减负增效”

□井丽娜

字数:1394 2023-06-04 版名:教育理论
  现阶段教育领域,“双减”已成为了极其重要的核心政策,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需全面贯彻“双减”理念,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减负增效”。
  一、减少机械化的作业题型
  以往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大多会选用课本或试卷上的题目,较少进行自主创编,或是引入课外练习题,由此导致作业题型单一,内容枯燥,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对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机械化作业布置的方法,将提质增效作为减负的核心,不断丰富作业题型,创新作业内容,同时减少数学作业的总量,将完成作业的时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此外,教师也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制订有针对性的作业方案,尽可能避免布置单调、机械的作业。例如学习了“四则运算”后,教师就先和学生家长沟通,获知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的表现,再联系教学内容,围绕“四则运算”法则和算理关系实践运用等,以数独游戏和24点为主线,布置了如下任务:
  1.在“2,8,9,3”“7,5,3,4”以及“8,6,4,2”这3组数字中,任选一组计算24点,并将运算过程写下来。
  2.通过群里分享的数独游戏链接,完成指定游戏任务,再提交反馈页面。如此一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减负的同时增加他们完成作业的乐趣。
  二、避免重复性的练习
  在“双减”背景下,题海战术早已行不通,尤其是一些重复性的练习,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故而,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当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避免给学生布置重复的习题,确保能够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与此同时,教师要把知识融入到各种新题型中,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性、实践性、体验性较强的课后作业,打消学生的疲惫感和厌烦感。另外,数学教师还可采用提前预做的方式来达到减负控量的目标,不再以“完成××页”或是“做×道题”的形式来布置作业,而是用事先预做的策略来模拟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从而合理筛选作业题型,真正做好“减法”。比如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之前,教师就先对学生的除法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他们计算的熟练度,以及对算理关系的理解程度等。待教学完毕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他们布置两道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和一道稍难的拓展题。不用太多的计算量,学生能很快完成。拓展题则是让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或知识卡片的形式,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关系及运算方法简要地体现出来。这样也可提高学生的热情,并达到巩固的效果。
  三、注重突出作业的层次性和新颖性
  “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的布置应进一步凸显出层次性和新颖性,切实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作业内容、形式和题型的创新性,转变传统“一刀切”的方法,给学生设计分层次的趣味化作业,赋予数学作业更多的特色和吸引力,让学生不再“谈作业色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按三个层次进行划分,之后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创编差异化的题型,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本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比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就可设置三重任务:1.测量课本面积;2.用边长1cm的正方形拼出最多的长方形;3.计算生活中长方形物体的面积。确保每位学生均可在练习中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综上可知,在“双减”视角下,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转变思路,尽量减少机械化的题型,避免重复性练习,同时注重突出作业的层次性和新颖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育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