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做课堂研究者
□李宏龙贺明
字数:1366
2023-06-04
版名:理论
课堂作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环境和课堂文化都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着力课堂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内“吃饱”“吃好”,确保学生不到校外“加餐”。
一是厘清学习目标,明白教什么。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是课堂实践的灵魂和归宿,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年段特点和需求,拟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要结合班级学情和课标理念,深入解析教材内容,弄清教材编者意图、分析知识点,挖掘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深入思考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采用何种学习方式,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关卡”,结合学生知识起点,预设好学生到达学习目标的“梯子”,这样在课堂实践时才能心中有数。
二是转变教学方式,明白怎样教。2022版新课标强调以大观念、大任务、大主题重构课程内容,优化呈现方式。这需要老师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所学和班级学生实际,研究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构建适合“教”与“学”需要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联网+”学习、实践操作等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结合学习目标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氛围,设置精妙的教学情境,实施项目化学习。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组内分解问题,设计主题活动,课堂以“展示汇报”“质疑答辩”“评价反思”为单元,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自我分析、思考,组内碰撞思维的火花,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小组成员通过PPT讲解、情境表演、实验演示等全员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巡视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质疑,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是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提出,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经验式评价方式,立足学生发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评价激励、诊断、导向功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从评价内容综合、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探索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中给每名学生展示的机会,以学生发展变化、进步程度,探索增值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从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合理且全面考量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自评、互评贯穿学习活动始终,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会自我总结、反思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精研课堂检测,及时查漏补缺。“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时长要得到保障,课内应该完成的内容不能留到课后。课堂上,教师设计适量的当堂检测才能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才能为后续教学跟进做好准备。因而,老师要紧扣教学的知识点,精心设计少而精的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的习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参与,笔答、口答、动手操作、游戏闯关等形式多样的固定练习或随机练习,检验当堂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教师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课后针对性布置训练作业,减少书面作业量奠定基础。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聚焦课堂实践,实施本位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采用多元主客体评价,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确保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真正提升学生素养,落实减负提质。
一是厘清学习目标,明白教什么。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是课堂实践的灵魂和归宿,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年段特点和需求,拟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要结合班级学情和课标理念,深入解析教材内容,弄清教材编者意图、分析知识点,挖掘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深入思考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采用何种学习方式,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关卡”,结合学生知识起点,预设好学生到达学习目标的“梯子”,这样在课堂实践时才能心中有数。
二是转变教学方式,明白怎样教。2022版新课标强调以大观念、大任务、大主题重构课程内容,优化呈现方式。这需要老师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所学和班级学生实际,研究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构建适合“教”与“学”需要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联网+”学习、实践操作等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结合学习目标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氛围,设置精妙的教学情境,实施项目化学习。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组内分解问题,设计主题活动,课堂以“展示汇报”“质疑答辩”“评价反思”为单元,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自我分析、思考,组内碰撞思维的火花,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小组成员通过PPT讲解、情境表演、实验演示等全员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巡视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质疑,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是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提出,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经验式评价方式,立足学生发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评价激励、诊断、导向功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从评价内容综合、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探索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中给每名学生展示的机会,以学生发展变化、进步程度,探索增值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从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合理且全面考量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自评、互评贯穿学习活动始终,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会自我总结、反思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精研课堂检测,及时查漏补缺。“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时长要得到保障,课内应该完成的内容不能留到课后。课堂上,教师设计适量的当堂检测才能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才能为后续教学跟进做好准备。因而,老师要紧扣教学的知识点,精心设计少而精的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的习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参与,笔答、口答、动手操作、游戏闯关等形式多样的固定练习或随机练习,检验当堂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教师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课后针对性布置训练作业,减少书面作业量奠定基础。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聚焦课堂实践,实施本位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采用多元主客体评价,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确保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真正提升学生素养,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