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县城小学的五个“教育动能场景”

——宝鸡市岐山县中心小学质量提升掠影

字数:2737 2023-05-31 版名:视点

  田径运动会亲子活动获奖的学生与家长
 
  校长马楠为学生整理红领巾

  □本报记者 鲁维娜 陈 栋
  “放心,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十分放心。”近日,记者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中心小学采访,随口问一位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岐山县中心小学虽是一所县城学校,但是近两年来,学校锚定目标,凝心聚力,扎实前行,逐渐改变着学校样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了周边群众心中的“香饽饽”。它的变化,不妨从以下五个场景来一窥它的成功之道。
   场景一:
  爱的滋养让教育更加有温度

  岐山县中心小学4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或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家长忙于生计,疏于教导,很多孩子和爷爷奶奶长期生活在一起,学业基础薄弱,他们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懂事,却少了一点童年的天真和一种归属感。
  对此,老师们感到非常心疼。“如果没有爱的滋养,教育如同在机械、苍白、了无生气的活动中完成。我们要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让他们感受到爱。”为此,岐山县中心小学校长马楠决定带着老师们做好两件事:
  一是与孩子平等对话。每天早上,马楠都会准时带着行政人员和值岗老师站在校门口,与孩子们打招呼,击掌碰拳,帮他们整理着装。这些温暖互动,让孩子们少了拘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后来,学校的老师们慢慢都形成了一种习惯——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夸夸他,抱抱他,将无形的教育融入这些只言片语的互动中。
  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当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主观认为孩子学习能力、协调能力不行,孩子就会习得性无助,无法有效调动自身能量。
  “我们在每个班级门口都装了‘宣泄箱’,学生如果有什么心事可以写纸条投进信箱中,信箱没有写名字,由每个班级自己取,有叫心语箱的也有叫悄悄话信箱的。”副校长樊怡说。
  因为这种包容和支持的文化,孩子们被尊重、被看见、被理解,赞美的语言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激发着孩子学习的热情,而每一位老师都活成了一座光芒四射、热能四溢的灯塔,学校也有了一种安全、尊重、激励的支持性人际关系。
  场景二:
  让德育紧贴学生成长需求

  岐山县中心小学善于在细节中挖掘教育契机,引导学生的能量流向最有成长价值的地方,用各种仪式感召人,各种典礼凝聚人,各种氛围感染人。
  今年春天,为了鼓励学生,学校专门设计了“三星徽章”,分别为“文明有礼之星”“健康卫生之星”“安全守纪之星”,每班由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评选。徽章醒目可爱,获得徽章的孩子可以保留,获得了孩子们极大的认可,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感动之余,马楠决定举办一场表彰大会暨授章仪式,当获奖孩子依次上台领取徽章时,音乐响起,老师和其他孩子都为获奖学生呐喊鼓掌。在整个活动中,师生自得其乐,活在满满的仪式感和价值感里。
  学校也注重为所有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如校园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既有一幅幅描述校园生活的书法和水彩,又有一个个扣人心弦的赛事比拼;既有一个个说弹唱跳的活泼孩子,又有一个个出口成章的超级演说家……
  同时,由校长主持的每天清晨的“晨课”也在引导孩子们把个人梦想与社会发展、理想信念联系起来,大到宪法、文明礼仪教育,小到“我为亲人做顿饭”动员令、“最美学生”评选嘉奖,都在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离自己人生最近的意义。
  场景三:
  “点燃”每一位教师是学校生长之道

  “教育改革为什么容易越搞越累?往往是在日常事务中过度消耗了大家的情绪能量,导致团队的自我效能感、价值感越来越低。”马楠说。
  如何提升团队效能感?答案是点燃教师的成长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的内生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中有所作为。今年3月,马楠策划了岐山县中心小学首届班主任节,以表彰“班主任”这一教育群体的突出贡献。通过主题班会、集体宣誓、教育故事分享、“我的班级最棒”手抄报征集、家长开放日、“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及班级文化展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懂班主任、感恩班主任,同时为班主任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坚持以教研活动带动教师走起来。学校按学科分为5个组建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数学教师惠晓娥是其中一个工作室的负责人,也是省级教学能手。“我非常感谢学校的王小丽副校长,是她陪我查资料,反复磨课、评课,经历了数次重建、推倒,再重建、再推倒的过程,最终我才能够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的荣誉。”
  在成长过程中,惠晓娥得到了学校的全方位支持,让她更有动力向前走。“我希望在未来可以带着我们的教师走得更远。”惠老师眼中带着光。
  场景四:
  搭建安全防护墙,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安全工作不容易出亮点工作,能一直保持零底线就很好,不能打一点马虎眼,安全就是实实在在的。”分管校园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樊怡说。
  岐山县中心小学有2800多名学生,四栋教学楼,进出大门共有三个。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对所有学生的上学放学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划分。一到三年级走南门,四到六年级走西门,二到六年级乘坐公交车的学生走北门。“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个健康,是以安全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必须时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马楠校长告诉记者。
  在每个课间,除了各年级学生的安全文明岗,学校还安排了教师值岗,负责疏导学生,每个楼梯口、每一层楼梯转角处、操场活动区域也都有值岗的老师,预防发生意外。学校还规定,中层以上干部在课间必须走出办公室,走到操场、楼层,走动式观察、管理,及时办公,保障校园安全。
  在岐山县中心小学,每个季度的工作计划,每次月末的通报协调,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班会课……安全教育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头戏。这些举措,打破了学习安全知识只在书本静态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场景五:
  激发学校发展正能量

  马楠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当他走进各个学科办公室,发现大家在交流学生成长或者对教研的思考,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见闻趣事,一种纯粹而幸福的模样。而不是个个默然埋头在屏幕前、文件中,填着数不清的材料、表格,耗费巨大的精力,重复着收益极低的事情。
  这样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岐山县中心小学提倡“质量第一”,一线教师在课堂中要质量,在作业设计上要质量,不断提升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校中层不断精简流程和无效事务,如大幅度削减各种会议,增加短平快的碰头型会议;团队在各种活动中紧密协同,做好目标管理和前置安排,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学校是什么?是由一群活生生的人、活泼泼的精神构成的地方。岐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的校舍、各项设施设备都非常现代化。”对此,马楠校长深有感触,“政府花了那么多的财力物力来扶持办教育,我们学校自身也要争口气,发挥县城学校‘精、细’优势,干出‘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