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教育焦虑”家长被招生套路收割
□关育兵
字数:1036
2023-05-31
版名:声音
又临近一年中小学招生季,一些个人和商家通过煽动焦虑情绪、虚构身份、捏造事实等方式误导、欺骗家长和学生,牟取不法利益。(5月22日新华社)
虽然招生季还未到,只是临近,但对于有“教育焦虑”的家长来说,已是刻不容缓。同样伺机而动的,还有许多手持镰刀的“逐利者”。
在自媒体上,各种胡编乱造的“牛校”“渣校”排名发布,误导公众;一些校外机构组织小升初“秘考”,采取线上报名、酒店考试,一场收费399元;有人在互联网上编造散布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的不实信息;有博主发布“幼升小牛娃配置图”,分出所谓“普娃”“牛娃”“超牛娃”三个档次,并提出一系列标准;甚至就连一些粉丝量较高的房产中介公众号也将自己包装成所谓“升学专家”,编造虚假的学校信息……
招生季何以如此热闹,众声喧哗?无他,实因家长真正焦虑,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利用这种焦虑,并把其煽动放大,以浑水摸鱼,或赚取流量,或赚取咨询费,或是为了带货。煽动放大“教育焦虑”已成为一些个人和商家屡试不爽的“生意经”。
如何不让收割“教育焦虑”家长的招生套路得逞?促进权威信息公开是应有的题中之义。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公开,方便家长获取学校的教学特色、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招生要求等关键信息,主动就核心政策、群众关心的政策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是能够缓解家长的升学焦虑和攀比冲动的。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在互联网上编造散布北京市西城区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不实信息的郭某某,因其行为干扰了相关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在打击各种招生套路行为的同时,也要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让阳光招生成为现实。
强化网络主体监管。网络已成为虚假信息的主要温床,亦是一些人收割家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专业资质认证、信息内容审核等常态化管理,且“应当对发布教育信息的主体设置一定的门槛”。
此外,家长也要主动缓解教育焦虑,放弃“功利化、短视化”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不“鸡娃”“拼娃”“比娃”,不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过早展开对教育资源不必要的竞争。
虽然招生季还未到,只是临近,但对于有“教育焦虑”的家长来说,已是刻不容缓。同样伺机而动的,还有许多手持镰刀的“逐利者”。
在自媒体上,各种胡编乱造的“牛校”“渣校”排名发布,误导公众;一些校外机构组织小升初“秘考”,采取线上报名、酒店考试,一场收费399元;有人在互联网上编造散布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的不实信息;有博主发布“幼升小牛娃配置图”,分出所谓“普娃”“牛娃”“超牛娃”三个档次,并提出一系列标准;甚至就连一些粉丝量较高的房产中介公众号也将自己包装成所谓“升学专家”,编造虚假的学校信息……
招生季何以如此热闹,众声喧哗?无他,实因家长真正焦虑,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利用这种焦虑,并把其煽动放大,以浑水摸鱼,或赚取流量,或赚取咨询费,或是为了带货。煽动放大“教育焦虑”已成为一些个人和商家屡试不爽的“生意经”。
如何不让收割“教育焦虑”家长的招生套路得逞?促进权威信息公开是应有的题中之义。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公开,方便家长获取学校的教学特色、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招生要求等关键信息,主动就核心政策、群众关心的政策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是能够缓解家长的升学焦虑和攀比冲动的。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在互联网上编造散布北京市西城区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不实信息的郭某某,因其行为干扰了相关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在打击各种招生套路行为的同时,也要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让阳光招生成为现实。
强化网络主体监管。网络已成为虚假信息的主要温床,亦是一些人收割家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专业资质认证、信息内容审核等常态化管理,且“应当对发布教育信息的主体设置一定的门槛”。
此外,家长也要主动缓解教育焦虑,放弃“功利化、短视化”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不“鸡娃”“拼娃”“比娃”,不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过早展开对教育资源不必要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