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一席话
□刘第红
字数:1174
2023-05-31
版名:文苑
1961年的一天,曾是中国青年出版社领导的李庚拿着孙幼军的书稿《小布头奇遇记》找到叶至善先生,对他说:“有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童话,是另一家出版社的退稿,作者是一位新人,不抱出版的希望,只要求我们看一看;我看过了,觉得很不错,你是否愿意再看一遍?”
叶至善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是编辑,又是作家,可他常常只承认自己是编辑,不承认自己是作家。他珍惜编辑这个头衔,而且引以为豪。相对名家的书稿,他更喜欢审读自然来稿,享受沙里淘金的乐趣。
他只花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书稿,觉得的确不错,在心里已经决定接受这部书稿。
在对书稿进行二次审读的时候,一串串问题在叶至善先生的脑海里冒了出来:这样好的一部书稿,为何会遭遇出版社退稿?会不会李庚和我都看错了眼呢?那一位编辑同志的看法跟我们在哪一点上不相同呢?会不会认为现实的社会生活不适宜作为童话的题材?这不至于吧,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王尔德的《少年国王》,不都取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吗?那么此外还有什么别的缘故呢?会不会嫌有些段落写实的成分多了点儿,认为不太像童话呢?这倒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童话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我可能说不出来,《小布头奇遇记》很可能算不上正宗的童话。这本书到底要不要出呢?这时,父亲叶圣陶说过的一席话在他的耳旁回响起来。
那是在一次用餐时间,叶老跟他的长子叶至善边吃边聊。他说,文章的分类是研究者的事儿,作者可以不管。研究者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文章分成许多类,这是小说,具有哪些特点;这是散文,具有哪些特点;这是童话,具有哪些特点……就跟植物学家给植物分类、动物学家给动物分类一个样,主要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至于动物它怎么长,植物它怎么长,都是自然而然的。它们不管是否符合专家们规定的那些标准模式,因而常常会遇到一些动物或者植物,跟这一类相像,跟那一类也相像,分在哪一类都不能完全合拍。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认为自己要告诉读者的东西用什么形式表达最合适,就用什么形式,不必考虑作品写出来之后将归入哪一类,就像植物和动物只顾自己生长,不管分类学是怎么说的一个样。
叶老谈的是“写作之道”,叶至善先生却把它引申到了编辑方面。受到父亲的启发,叶至善先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更是吃下了“定心丸”。
经过叶至善先生的精心编辑,《小布头奇遇记》成了低幼童话的经典作品,与几代人的童年相遇。
这个故事是我的老师陈模先生讲给我听的。陈模先生曾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叶至善先生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首任社长兼总编辑,他们有工作上的交集。陈模先生或者听叶至善先生讲过这个事情,又或者是看过叶至善先生写的相关文章。
多少年过去了,叶老的一席话至今仍留在我心底,并且给予我方法论的启示,使我受益匪浅。
应叶老曾孙的邀请,我去参观叶圣陶在北京的故居,并且在四合院里的海棠树下喝茶,我仿佛听到了叶老睿智的谈话……
叶至善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是编辑,又是作家,可他常常只承认自己是编辑,不承认自己是作家。他珍惜编辑这个头衔,而且引以为豪。相对名家的书稿,他更喜欢审读自然来稿,享受沙里淘金的乐趣。
他只花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书稿,觉得的确不错,在心里已经决定接受这部书稿。
在对书稿进行二次审读的时候,一串串问题在叶至善先生的脑海里冒了出来:这样好的一部书稿,为何会遭遇出版社退稿?会不会李庚和我都看错了眼呢?那一位编辑同志的看法跟我们在哪一点上不相同呢?会不会认为现实的社会生活不适宜作为童话的题材?这不至于吧,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王尔德的《少年国王》,不都取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吗?那么此外还有什么别的缘故呢?会不会嫌有些段落写实的成分多了点儿,认为不太像童话呢?这倒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童话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我可能说不出来,《小布头奇遇记》很可能算不上正宗的童话。这本书到底要不要出呢?这时,父亲叶圣陶说过的一席话在他的耳旁回响起来。
那是在一次用餐时间,叶老跟他的长子叶至善边吃边聊。他说,文章的分类是研究者的事儿,作者可以不管。研究者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文章分成许多类,这是小说,具有哪些特点;这是散文,具有哪些特点;这是童话,具有哪些特点……就跟植物学家给植物分类、动物学家给动物分类一个样,主要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至于动物它怎么长,植物它怎么长,都是自然而然的。它们不管是否符合专家们规定的那些标准模式,因而常常会遇到一些动物或者植物,跟这一类相像,跟那一类也相像,分在哪一类都不能完全合拍。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认为自己要告诉读者的东西用什么形式表达最合适,就用什么形式,不必考虑作品写出来之后将归入哪一类,就像植物和动物只顾自己生长,不管分类学是怎么说的一个样。
叶老谈的是“写作之道”,叶至善先生却把它引申到了编辑方面。受到父亲的启发,叶至善先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更是吃下了“定心丸”。
经过叶至善先生的精心编辑,《小布头奇遇记》成了低幼童话的经典作品,与几代人的童年相遇。
这个故事是我的老师陈模先生讲给我听的。陈模先生曾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叶至善先生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首任社长兼总编辑,他们有工作上的交集。陈模先生或者听叶至善先生讲过这个事情,又或者是看过叶至善先生写的相关文章。
多少年过去了,叶老的一席话至今仍留在我心底,并且给予我方法论的启示,使我受益匪浅。
应叶老曾孙的邀请,我去参观叶圣陶在北京的故居,并且在四合院里的海棠树下喝茶,我仿佛听到了叶老睿智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