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品质课堂:在学生心底播撒“法治思维”的种子

□任长安

字数:2444 2023-05-28 版名:知行
  宪法权威源于人民真诚的信仰。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中学生法治意识和宪法观念的培育显得至关重要。品质课堂是师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充满活力、高效的课堂。在“宪法专册”学习中,怎样才能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和学科特点有效结合,在中学生的心底播撒“法治思维”的种子呢?
  遵循实践规律“求真”
  求真,就是实事求是,不夸大、不虚构,一切以事实为依据选择教学素材。思政课堂教学的特殊作用在于把有价值的思想与学生分享,这种独特的灵魂对话需要情感的共鸣和真实的情境。可以这样说,真实是最高明的情感沟通艺术。我们特别强调案例的真实性,这个真实不是艺术的真实,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真实的案例或真实的数据,如“奔驰女索赔难”“苟晶高考替考案”等,主要是引导学生体验到“我”在真实参与、“我”的真实情感,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道德与法治》“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为例,教材提供了十四个材料,如果平均用力会导致教学无所适从,陷入碎片化的教学之中,缺少主线。我们以真实素材“党的初心使命”和“认识八二宪法”为载体,组织学生速读,初步了解文本,将教学材料分成两组。第一课学习的重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第二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和深刻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遵循育人规律“求正”
  求正,就是理直气壮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承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学习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心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是一个人的价值信仰。关注品格教育点是思想政治学科特殊性决定的,就是要培育“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本节教学,我们将“初步理解宪法原则”作为《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的品格教育点。那么,到底什么是“初步理解宪法原则”?怎么样就表明孩子们实现了“初步理解宪法原则”的要求呢?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什么是“初步”而不是“准确”理解宪法原则呢?这是因为八年级学生对于宪法的认识较为有限,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及宪法的作用了解不多。“初步”理解:即初步认识到宪法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提供了五个方面的法治保障;初步理清国家公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初步”是教学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起始阶段,即只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不作深入的解读。为此,我们课堂教学的明线是知识能力点,暗线就是品格教育点。
  遵循学科规律“求实”
  求实,就是追求学科学习的科学性,决不能以道德说教代替科学理论。思政教学是价值观培育的显性学科,也是一门系统阐述道德法治与社会发展的科学,因此更需要重视道德、法治、国情、思维、生活常识、心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知识是思维的框架,没有知识的积累,难以建构完整科学的认知框架,也难以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
  这节课需要两个课时,关键词是“党的领导”和“宪法原则”,核心问题有四个:一是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二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是什么?三是为什么说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四是国家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
  遵循成长规律“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宪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按照“符合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深思”这一要求,我选择播放“宪法宣誓”的视频作为教学的情境切入点。为什么选择播放宪法宣誓视频作为教学的情境切入点呢?第一,符合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初步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第二,贴近学生生活,本节课教学期间正值两会举行,所有新任命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宪法宣誓。第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对于庄严的宪法宣誓仪式有着特别的兴趣,也想长大以后能荣耀地面对宪法宣誓,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第四,能引起学生深思,深思“为什么要宪法宣誓,宪法宣誓有什么作用,谁有资格成为宪法宣誓人?”抓住核心问题实施问题教学,通过创设有感染力的问题及情境,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练习,用关键词梳理思维导图。
  遵循认知规律“有启发”
  启发,就是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梳理问题,以问题为主线的思维品质培养当作教学的暗线;把阅读能力、记录能力、表达能力、反思能力的学习习惯培养当作教育教学的终身追求。培养问题意识是学习力培育的关键因素,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问问题呢?从“问”的内容方面来看,主要包括问规律、问思维、问价值。结合《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我们预设以下追问的思考点:①找出这节课的关键词是什么?②以“关键词”为指引,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设置问题;③找出包含“宪法原则”的句子;④从“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角度阐述你对宪法原则的理解;⑤阅读教材,找出五个“规定”……这些问题不一定全部要问,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随之调整,主要是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意识,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遵循内化规律“有凝炼”
  凝炼,就是在学习、理解、练习的过程中要追求形象,而在知识、能力的梳理、积累和运用环节中要追求简约。从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到崇尚法治精神,教材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串联全书,升华于崇尚法治信仰。这种对法治的敬畏,是不需要任何外力的约束,深藏在人的灵魂里,建立在理性自觉基础上的虔诚,心髓入微以礼自许,恪守底线应时而进退。国家治理,从《共同纲领》《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八二宪法》到《宪法修正案(2018)》,我们逐步确立了宪法的权威,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宪法专册”学习中,我们以“宪法知识”学习为主线,坚持“求真、求正、求实、有兴趣、有启发、有凝炼”的学科追求,目的就是在学生心底播撒“法治思维”的种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