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探究

□何欣蔚

字数:1523 2023-05-28 版名:教育理论
  音乐可以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表现相应的艺术形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唱歌曲、欣赏音乐,还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节奏的认知和使用都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之一。所以,加强节奏训练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力,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从更深层次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节奏的训练、乐理的学习、视唱的练习等“基础训练”都会比较枯燥乏味,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摸索、拓展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认识了解基本的音符及各类音乐记号,再对各类节奏、记号的使用了然于心,最后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其所学到的知识。
  二、营造音乐节奏氛围,提升授课效率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老师能够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对原有授课模式进行革新,为授课内容增添形象性,从而保证节奏训练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它能够结合课本知识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节奏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焦虑,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军民大生产》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一首演唱歌曲,讲述了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描绘了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为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唱对且唱出歌曲中的热闹场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识谱,按照谱面信息尝试着朗读歌词;在朗读过程中讲解民歌特点——“一领众合”,师生合作完成节奏朗读;在情绪处理中,为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在音乐记号“>”处要求学生一起挥拳喊出“嗬嗨”,表现出劲往一处使的音乐形象。
   三、融入流行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音乐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节奏感强、耳熟能详的流行元素,将流行元素拆解成短小的节奏型,让充满流行元素的节奏唤醒学生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进行节奏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组织音乐鉴赏
  初中音乐以欣赏为主,在欣赏音乐时,老师可以将音乐中所表现的声音(例如:草原上的马儿奔跑声、风雨雷电声等)记下后进行模仿。老师根据模仿出的节奏进行书写、拆分,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特征,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熟悉音乐形象、音乐的走向和发展,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结合具体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可以促进学生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小鼓、三角铁、串铃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选取简单的能配合音乐节奏训练的乐器即可。学生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根据音乐的快慢和强弱的变化敲击(或演奏)出正确的节奏,这是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变化的过程;之后,老师可随意敲击一段节奏,让学生凭借记忆还原节奏型,再进行书写;最后,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再将节奏拆分并记忆。
  六、将生活元素融入音乐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音乐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妙的音乐,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声音的表现形式,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汽笛声、动物叫声、雷鸣闪电声等生活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听节奏的长短并思考用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出声音。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的节奏练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西安市长庆未央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