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要找准五个着力点

□郭文娥

字数:1836 2023-05-28 版名: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更加突出了科教兴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也更加突出了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义务段学校教育,我认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强化育人担当要找准以下五个着力点。
  第一,远大的理想信念是灯塔。学校教育要解决好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挺起共产党人的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面对目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作为义务段学校教育更是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理想和人民需要、党和国家的事业统一起来。只有把建设祖国,振兴民族作为己任,学习才能持续发力,成长才能坚韧执着。具体来说,就是用学到的知识建设祖国,从事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都是为建设祖国做贡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学校教育要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的灯塔,人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前提。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作为义务段学校教育,我们一定要把体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发展体育运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理念。学校有生机有活力,学生才有精神有魄力。所以体育是强国之基,也是义务段学校教育又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
  第三,创新性思维培养是核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教育是人才之母,没有高质量的世界一流的教育,就没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就无法支持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以小学基础教育更需要具有前瞻性,更应该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多元化发展和创新性思维的激发,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爱上学习,爱上思考,而不是功利性的唯分数是从。比起整体性提高分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对培养高科技人才更有帮助。
  第四,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保障。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担当重任的精神之钙。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让红色教育从小润泽心田、流于血脉,其意义不言而喻。学校教育需要守正方向,找准定位,用红色教育持续引领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并坚持不懈地利用国旗下演讲、观看红色影片、演课本剧等,让学生从共产党人的革命奋斗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引导家长,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提升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同时,也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受挫能力,面对批评要虚心接受,面对失败要迎难而上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英雄史。艰苦奋斗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顽强的意志品质会帮助学生乐观面对风雨,练就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以乐观、阳光、积极的心态为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第五,感知幸福生活的能力是关键。 “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样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关注点。然而,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作为基础教育更要培养学生创造幸福、体验幸福、感知幸福的能力。学校教育要指导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同时要学会捕捉幸福,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幸福瞬间,学会创造幸福生活,提高感知幸福生活的能力,将来才能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使我国教育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作为义务段基层教育我们必须明确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对前两个问题的科学回答。而怎样培养人才是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的根本问题,我认为,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强健的体魄、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提升感知幸福生活的能力,是学校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实现教育强国的行之有效的五个最基本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