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然纸上的祖国大好河山

—— 读《课本里的中国》

字数:1922 2023-05-24 版名:悦读

   □袁恒雷
  课本,即教科书,是民族智慧和文化延续的载体,是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塑造其精神品格的重要模具。当我们翻开中小学语文课本时会发现,有诸多名篇佳作与经典诗文,展现着祖国悠久的历史与多元的文化,展现着祖国辽阔大地上的壮丽山河,展现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诸多风土人情。这些篇章浸润着一代代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在无尽的民族自豪感中受益终生。
  《课本里的中国》是一卷新颖独特的书籍,它以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佳作为选取对象,以省区市分门别类为单元,以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为主线,将祖国各地的历史典故、古今名人、经典诗文等内容匠心独具地串联、归纳,融赏析、索引、导读等方法于一炉,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浅出的阐释,以点带面地唤醒广大读者在学习这些佳作时的美好回忆,激发大家对祖国、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与由衷的向往。
  通览本书,我们时常会露出共鸣的会心一笑,因为这些经典篇章犹如久别重逢的旧友一般——重读时,又加深了以往的印象。这些反映同一主题的佳作,以最为经典的段落被作者有机地嵌入文中,我们读到时偶尔会惊叹——原来它是反映的此地啊,当初并没有留心。比如高适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这里反映的是天津,作者以鉴赏的笔调对本诗内容进行了介绍:“唐代诗人高适所描述的正是戍守蓟北边陲将士们慷慨悲壮的形象,诗中既表现了古战场‘绝域苍茫更何有’的寂寥,也渲染出将士们‘征人蓟北空回首’的家国情怀。”作者如此介绍,真的是对这首诗及其反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尤其是高适反映的地点得到了具体印证,这种例子在本书中还有很多,让我们对这些诗篇反映的具体地域有了一一对应的了解。
  面对反映同一主题的篇章时,如何将这些篇章有机地串联起来,过渡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这么多篇章若是拼盘式展现就令人味同嚼蜡了,但作者经常运用代入式参观、移步换景、古今交替等方法予以转换介绍,显得过渡非常自然。过渡段可评述与续写前段,可开启新段,真切做到了起承转合、承上启下。比如在介绍北京时,当用《开国大典》展现完升国旗、奏国歌后,作者这样写道:“在转身的那一刻,很多人又停住了脚步。一座雄伟的丰碑,顿时映入眼帘。”如此自然地过渡到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篇章中。
  此外,当作者介绍完这些课文后,常常在篇末对该地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升华,这显然有利于读者了解当地的整体风貌。比如仍以北京为例,作者在介绍完反映北京的各方面特色篇章后,总结道:“今天的北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深度融合,正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并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阔步前行。”
  翻读本书时,除却我们耳熟能详的篇章外,我们对于在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地理文化常识,也有了全新的收获。比如“大上海”,以笔者为例,最初以为上海被如此称呼,应该是地域很大,经济很强,这固然也是常识,但看到本书的介绍,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进行修正与丰富,作者认为:“上海是有其大的,‘大上海’并非虚名——她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全球城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2400多万人在这里生活,210多万家企业在这里发展。上海的‘大’,更在于胸怀、格局,所谓‘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便是上海的城市精神。”通过作者这种导读式的介绍,我们真的是瞬间长了知识。也就是说,作者固然是在将课本里的诸多经典篇章有机串联起来介绍给大家,但绝不仅仅是介绍那些作品,还能将有关佳作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适当拓展,这对广大读者的眼界打开有着诸多的裨益,也让我们对祖国各地的历史人文风貌与大好河山有了更加全面与细致的认知。
  于是,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调,对祖国各地有了一番全面的巡礼:我们看到了时尚却不失传统的北京、依河枕海的天津、燕赵故地的河北、表里山河的山西、齐鲁大地的山东、中原故土的河南;看到了跃马扬鞭的内蒙古、清爽豪放的辽沈、白山黑水的吉林、林海雪原的黑龙江;看到了经济龙头的上海、吴韵悠悠的江苏、天堂盛景的浙江、人文渊薮的安徽;看到了八闽大地的福建、钟灵毓秀的江西、长江胜景的湖北、惟楚有才的湖南;看到了豪迈浪漫的重庆、人杰地灵的四川、如诗如画的广西、高原丛林的贵州、芬芳馥郁的云南;看到了深厚文化的陕西、苍凉悠远的甘肃、生态在肩的青海、塞上江南的宁夏、雪域圣境的西藏、辽阔无垠的新疆;看到了改革先锋的广东、四季宜人的海南、繁华璀璨的香港、舒适整洁的澳门、同根同源的台湾。
  真可谓一卷在手,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通览全书的过程,是赏心悦目的过程,是口舌生津的过程,是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的过程。读罢此书,会自然而然赞叹祖国的辽阔与伟大,会自然而然地从心间唱响——我爱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