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 探索大单元教学

——ECMO创新大单元教学案例

字数:1442 2023-05-21 版名:知行
  □李智 王 婵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清晨,太阳像娇羞的孩子一样,让人虽不能一眼就望得到,但却能从迎面而来的建筑缝隙中寻到她的光。车子的扬声器连着手机蓝牙,里面传出来自“学习强国”的语音播报——“2023年2月26日,国产自主可控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正式获批上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现了国内首例临床应用成功!”ECMO这个词就像面前的阳光,既娇羞却又总想被发觉。我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APP,输入词条“ECMO”,认真翻看了每一条相关报道:
  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湖北武汉大规模暴发,ECMO作为体外心肺支持系统对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指导组紧急部署两架飞机接力飞行近万公里,将采购的16台ECMO从德国运往武汉。同年,航天一院18所临危受命,要一举扭转国内ECMO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卡脖子”局面,开始研制国产ECMO。
  看到这儿,ECMO创新被我列入了大单元教学计划。
  自主研发ECMO,同样是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设计人工肺和人工心脏,这与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人体生理与健康”主题的学业要求契合度极高。因此,以ECMO创新为情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应运而生。该单元涉及三种课型:
  1.单元导览课:明确目的,规划学习。
  在单元初始的第一节课,学生基于学习共同体,提出创新ECMO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逻辑归纳和整理,排列出以创新ECMO为实际需要的项目式学习框架。例如使用ECMO维持血氧的意义是什么?血氧低于临界值有什么危害?心脏和肺是如何工作的?心肺如何配合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实现其功能?
  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是发散的,教师需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肺的结构功能与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是串联关系;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是并联关系;两个系统一起维持人体正常血氧饱和度与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又是串联关系。在明确了整个单元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及逻辑关系后,单元学习的框架就建构完成,日后针对每个问题进行分课时学习时,则可管中窥豹、见微知著。
  2.问题探究课:主动学习,学以致用。
  在明确单元学习框架后,教师鼓励学生以班为单位自行安排学习顺序和进度,课前两天,由科代表提前告知,以便教师备课。同时,学生按计划提前预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按需查找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料。将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还给学生,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生们进行ECMO创新,教师随学生一起实施教学创新,实现教学相长。
  3.汇报展示课:打开视野,拥抱未来。
  在ECMO创新论坛上,各学习共同体就ECMO某一方面功能的实现提出自己的设计和思考。限于义务教育学段的知识储备,学生设计的产品虽未必真正成熟和科学,但是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科学思维,明确未来学习的方向,理解科技创新的本质是极其必要的。
  其实,学生在上单元导览课领取任务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ECMO是什么?网上能不能搜到图纸?没有图纸怎么设计?而我会告诉他们:“当你真正搞创新的时候,你可以知道项目期待实现的目的,并拥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团队,唯一没有的就是图纸。”
  通过传统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会做题、会模仿,却不会创造,这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双减”政策和新课标,将教育教学的目的指向育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双减”政策的提出无疑挪动了“学”与“考”这一教学天平的支点,让教育回归本质:促思维发生,让学习有用;而新课标对课程理念的阐释更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以学习主题为单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基于目前已实现的大单元教学,未来我们教研的重点应放在大单元之“大”上:“大”于学科跨度、“大”于思维含量、“大”于教学格局,真正发挥生物学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