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更走心 校园变身实践基地

□王恩奎

字数:1093 2023-05-17 版名:声音
  师生联合设计改造校内绿地、学习衣服收纳技巧、通过劳动为学校物业管理工作建言献策……近年来,北京各高校和职业院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精神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让劳动教育在实践中枝繁叶茂。
  据悉,2021年,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系统推进全市劳动教育工作,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劳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把劳动教育再次放到与“德智体美”并重的位置。不可否认,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不少学校追求学生的文化成绩及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生存能力及劳动技能的教育,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却失去了劳动的热情和生存的本能,有的孩子甚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学生体验劳动过程、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阵地。众所周知,劳动教育是青年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劳动教育,也是自然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回归自我、回归初心。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大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校园变身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更贴近。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的身影是最美的身影,劳动的过程也时刻提醒着学子们,在学业上苦心耕耘,用汗水浇灌理想,终能开出美好的花。正视和解决当前劳动教育中的问题,需着力克服重智育、重升学率、重毕业率、重就业率、轻劳动教育的片面发展“顽疾”,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校园变身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更走心。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劳动教育基地,是落实劳动课的有效途径,是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劳动实践融为一体的劳动教育平台,有效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扩展学校教育空间,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提升劳动教育水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重新审视和强化劳动教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时代新人无疑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从劳动中培养起的自立精神、探索习惯与合作能力,必会在他们走向社会之时结出丰盈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