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融合创新 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郭晓露雷晓燕

字数:1540 2023-05-14 版名:知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改变家庭和学生“重成绩轻劳动”的传统思维方式,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结合诗经文化,以多方共联创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新格局,为劳动教育的全方位育人探索出了新路径。
  双线多元——新课程让劳动教育焕发新活力
  学校追本溯源,挖掘本土历史资源,结合诗经文化,以“356行·源”劳动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跨学科融合构建了“五育并举”的“双线多元”课程模式。“双线”指劳动+诗经(传统文化),“多元”指挖掘多种文化元素(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科学、思政……)。学校分年级实施“劳动课美起来”“劳动课唱起来”“劳动课动起来”的劳动融合美术课程探究;“劳动课塑思维”“劳动课增智慧”的劳动融合语、数、英、思政、科学课程探究;“劳动课活起来”公益研学活动实践课程探究等,发挥劳动全方位育人实效,崭新的课程模式让传统的劳动教育焕发出新活力。
  拓宽渠道——新样态为劳动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学校将“双线多元”劳动课程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每周的劳动课分年级确定劳动融合主题。引导教师将劳动与诗经及各种学科相融合。如在一年级赵凤莉和雷蕾的《动手劳动真快乐》一课中,老师以“劳动+诗经”为主线,美术为元素,融入了黏土制作桃花的美术技巧、诗经《桃夭》的吟唱和表演。二年级杨蕊、闵婷两位老师的《植物水中长》以“劳动+诗经”为主线,音乐为元素,融入了水培植物的修剪技巧、诗经《蒹葭》《关睢》的吟诵和对芦苇和荇菜的认识。三年级李蕊老师的《水果蔬菜巧处理》以“劳动+英语”为主线,“食育”为元素,让孩子们在劳动课上不仅学会了制作奶昔、蛋糕的方法,学会了各种水果、蛋糕、餐具的英语单词以及用法,更学会了和同学合作和分享。四年级李蕊、范宵迎两位老师的《劳动健体能》以“劳动+诗经”为主线,融合了体育元素,为学生设计了“选种子”“播种”“收割”的体育游戏,把诗经里的农耕文化贯穿整个体育课堂,学生既学习了诗经里的农耕文化,又增强了体能。五年级党笑影老师的《动手包饺子》以“劳动+传统文化”为主线,融合语文元素,让学生在了解我国传统的饺子文化的同时,动手体验包饺子的过程,最后结合经验谈感悟,整个课堂以“识饺子—包饺子—谈饺子—写饺子”为主线,课堂既生动又富有实效,孩子们上课上得兴趣十足、包得津津有味、谈得滔滔不绝、吟得声情并茂、写得文思泉涌,下课还恋恋不舍……
  追本溯源——新传承让劳动教育绽放新光彩
  学校引领广大师生探寻诗经里的农耕文化,以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衣食住行为基础,选择适合7—12岁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将春耕、种植、秋收、冬藏、烹饪等开发为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低中高段的“行启”“行至”“行尚”三段式校本课程。
  学校把诗经文化和传统文化贯穿于劳动教育始终。将绿色农耕融入劳动实践,利用“雅南农场”“雅南时蔬园”“雅南芳馨园”“雅南国色园”和“雅南花箱”等劳动实践基地,种植的花草蔬菜等都来源于《诗经》,每个花箱都标有植物的相关诗经内容及习性、作用、简介等。“雅南时蔬园”里种植了诗经里的十种蔬菜;“雅南芳馨园”“雅南国色园”里结合诗经里的颜色、月份等知识种植了诗经里的花卉;学生们在掌握春耕、秋收等种植技能与花草的习性、颜色、科系的同时又学习了诗经文化,既保障了劳动教育的实施,又结合了地方资源和诗经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以新的模式使劳动教育绽放新的光彩。
  学校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创新劳动实践活动,围绕“融”中塑心、“创”中传承、“做”中创新、“行”中明责四大要求分年级实施系列课程探究活动,发挥劳动育人实效。“双线多元”融合创新劳动课程实施以来,这种集知识、趣味、智慧于一体的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校园里最亮眼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