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冲刺加速 调整最佳心态

□朱 红

字数:1612 2023-05-14 版名:知行
  2023年高考即将到来,陕西省将有超过30万名考生迎来属于他们的一次人生大考。在这最后的备考冲刺阶段,欲达成高效备考目标,更需教师、学生、家长齐心准确把握高考改革方向,遵循复习和应试规律,细化复习环节要素,平和调整心态,共圆考生心仪大学梦。
  领悟高考改革内涵,把握高考方向。高考功能的定位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综合分析陕西省近两年的高考试卷,大家一致认为,伴随全国新高考的实施,高考题与往年比好像变得更难了。我们知道,高考选拔的是有学习能力、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有“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发现问题,能够分析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因此,高考命题不可能是单纯考验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成果,不单单提供完全模型化的标准题目,而是运用现实素材背景,基于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临场学习、信息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今年乃至未来的高考题不会变简单,当然也不会超越《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而是集中体现在出题形式的灵活、多变、延展,体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需要研究高考真题,从不同之中找相同,从相同之中找不同,从分析比较中找规律、找趋势,来把握今年的高考方向。
  回归课本,抓实主干知识。教材上的主干知识是考查的重点,无论对哪部分内容的复习,无论哪位老师出题,都无法脱离教材。常言道:树高千尺,扎根于沃土。好试题在课本外,答案却在书中悟。到最后阶段,每天都应该拿出教材阅读,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结合前期复习构建的知识网络,对主干知识再进行系统的梳理,使自己对知识点有一个较好的整体把握。
  查漏补缺,注重“错题”“典型题”练习,是成绩提高的“加速器”。学科知识由“不会”到“会”,绝对不是听人讲解、做好笔记、理解答案思路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自己通过反复练习独立解答出来。经过一轮、二轮复习和多次的模拟考试,对做错的试题也进行了纠错,并建立了各科错题本,但并不是“错题”改好了就说明自己掌握了,很多人只不过是将“答案”重新复制了一遍,有的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鉴于此,学生务必抽时间将错题本中的错题能够不借助答案完全解答出来且结果正确,才算真正达到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错题”“典型题”反复练习,悟透弄懂,以弥补知识的不足。
  为巩固知识,精选几套高质量试题,不宜贪多,按高考规定的时刻进行热身训练,以保持到点思路进状态,头脑处于兴奋期。建议学生更多回归真题,将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整卷作为练习材料,从审题、答题、分值、用时、采分点、速写、标准答案分析等多个角度体会命题思路,感悟考查重点,警惕疏漏知识点。
   调整心态,减少非智力丢分。临近高考,大多数同学经过前期数月的紧张复习,身心俱疲,学习热情有所下降。这时许多同学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期盼高考尽快到来,及早结束;另一方面随着高考渐近,又惧怕高考失利,希望高考不要到来,每天都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中,心神不定。这好比万米长跑临近最后百米时出现无力、腿软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建议学生坚定信念、相信自己。战胜别人的是“英雄”,只有战胜自己的才是“圣人”,要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一颗坚强的心,只要咬紧牙坚持住,度过短暂的困难期,一切都会好转。
  在复习过程中要分析、反省自己的复习状态,并从中体会到自己的提高;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和老师或同学们多交流,以寻求解决的办法;合理安排各门功课的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树立总分取胜观念,这样就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合理把握高度和难度,竭尽全力即可,有些学生对做过的题不想再做,简单的题不想再练,一味地去追新题、难题、怪题,结果在“新、难、怪”的路上把自己绕进去,其实做题巩固的是知识,练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能力,只要达到目的即可;调整好作息节律,要拒绝搞疲劳战术,阻止“开夜车”,保持良好心境,就能考出好成绩。